热播剧《我的前半生》只看了几集便果断弃剧,搜来了亦舒的原著看。
“亦舒的文字简洁清易,不拖沓不繁冗却有力量,没有大悲大喜大彻大悟,有的只是了然于心会心一笑,一切都明白了,淡然了。”
本是以香港为背景的故事,有着浓浓的时代感、地域感,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却变得歇斯底里,一个女人的中年困境和选择,却演变成了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甚至还牵扯进抢闺蜜男友、职场斗争的闹剧。也许是为了适应观众的口味,男神“贺涵”这样神一般的存在被创造出来。所以,弃剧,读书。
凑巧的是,在看完《我的前半生》之后,我又看了一直想看,却迟迟没有翻开的《月亮和六便士》。毛姆的书看起来不像看亦舒的书那般轻松,但是扣人心弦的情节,颇为毒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却吸引了我。很好奇,两本书的碰撞会发生什么。
不一样的人生困境,相同的离开
在亦舒的《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和丈夫涓生人到中年,平日里算得上是让人艳羡的恩爱夫妻,没有矛盾,没有争吵,儿女双全,似乎一切都可以继续朝着更为美好的方向发展。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就在这样一个幸福平静的家庭里,他却在一年夏天很普通的一天,不辞而别去了巴黎。
为什么会离开?查理斯和涓生都选择了离开。
正像毛姆在文中所说的那样:
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你能想象这个朋友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据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要做一个画家。
豆瓣上也有网友在试图解答查理斯的离开:
“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电影《Big Night》有这样一句台词,查尔斯让我想起这句台词。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
查理斯的离开与其说是在追寻自己的梦想,更像是人生最大的一次“任性”,他说自己像个溺水的人,必须要画画,溺在自己并不渴望的生活中太久了,所以他要离开。
而在《我的前半生中》涓生的离开,却是现代人所熟知的婚外情。相比之下,毛姆的视角更能引发我们思考,男人也好,女人也好,不仅仅是因为情爱才会归来、离开,人生的困境岂止是家庭和情爱那么简单。虽然面对的人生困境不尽相同,但是两位男主人公查理斯和涓生却选择了相同的方式——离开。而对罗子君和查理斯夫人来说,她们也面临着“离开”,离开用美满的生活隐藏的矛盾,离开一个不能同步的灵魂。
离开之后的天地会怎么样
离开之后,生活总还是要继续。
有人呼天抢地之后努力奋斗,活得越来越好,比如罗子君、查理斯夫人。罗子君这个角色,我更喜欢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性格,也算是典型的亦舒女子,独立,自律、追求生活品质,但是无论是小说也好,电视剧也好,她的独立最后总是要以变得更美丽,有了事业,最终遇见一个更值得爱的男人为结局,电视剧中是无所不能的男神贺涵,而小说中是一个帅气多金又儒雅的男士,大多数现实中有过一段婚姻的失败,不得不重新坚强的女士们,大多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吧!
有的人过了最初的新鲜,却发现跳入了另一个“深渊”,如电视剧中的“陈俊生”和小说中的涓生,无论是娶了经济独立的电影女明星,还是娶了善解人意的女下属,生活中总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点儿不亚于前一段婚姻给人带来的烦恼,我想,也许涓生和俊生都有过后悔吧!
而查理斯离开之后的生活有点“与众不同”,没有优越的生活,没有女人、家庭,没有努力奋斗之后生活立即变得比之前更好的励志故事,有的只是:
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
这和我们的期待相去甚远,甚至让人大跌眼镜,以至于查理斯的人格也让我们不知如何去评判,他完完全全的放弃了之前的生活,甚至隔绝了以前的自己,他变得“自我、自私、冷血”,生活中的一切烟火似乎都已经不再能重新闯入他的生活。除了他的画。
其实,我一直也不清楚,毛姆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是实现自我,是寻找自由,还是完成梦想?或者都不是。
离开之后,有着一番怎样的生活,是更好,还是更坏?他们有没有走出自己的人生困境?两位作者的解答孰优孰劣,还需要思考和解答。
个人更偏向于毛姆的解答,当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六便士时,他却看到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