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来说,可能很多成年人并没办法给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复。
春节假期尾巴,离上班日期越来越近。我踩空楼梯而受伤的左脚虽然可以拖沓着走,但就工作需求来说,依旧很不灵便。额外申请了两天假期后,全家还是只有我需要瘸着脚拎着大包小包,先行加入春运队伍回去上班。
想到未知的路途状况和未来几天一个人孤零零冷飕飕的生活,这么大年纪的我居然有点动摇有点怂。
我转过头,心血来潮地问女儿:“你说妈妈为什么要上班呢?”
她正在自己粉色的工作台上制作她的塑料珠宝,忙着穿线和搭配珠子的颜色,没看我一眼就脱口而出:“因为要赚钱呐。”
这个问题,在她一两岁时,那些我赶出门上班,她又抱着我大腿不放的早晨,我这么解释过。
相信“赚钱养你”、“赚钱给你买玩具、买好吃的”是有需要赶时间上班的家长们,用得最频繁的解释。
大一点上了幼儿园,她偶尔撒娇试探着说“不想上学”,我跟她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要做的的事,小孩需要去上学,大人需要去工作。”
“还有呢?除了赚钱呢?还为什么要上班呢?”我接着问,有点好奇想知道,当提问角色颠倒过来,长大了的她会有什么新想法。
“除了赚钱?你还可以去旅游啊。”她指的是我每年出国游的福利。
我忍不住笑出来,这确实是她想出来的新答案,这些回答也正好契合她现在的“胃口”:钱,游玩。这又何尝不是每个成人的奢望?
我接着“拷问”她:“可是妈妈还不想上班,想跟你们呆在一起呢?”我假装很忧愁困扰地看着她,等她的反应,模仿她赖床不想上学,贪玩不想去兴趣班时,一边嘟囔,一边不时瞟一眼,观察试探我们的样子。
她停下手里的活想了一会儿,最后无奈地摊开双手:“那你克服一下吧,我也没办法。”
表示了完无能为力”后,她大概觉得有点同情我,就走过来抱抱我,对着我受伤的脚吹了几口,以示安慰。
关于工作的意义,她的回答完毕了。回答如此写实,让我不经意间产生了一些反思:
作为家长,有必要经常回头看看,我们的言行,向孩子传递出了我们对工作和生活什么样的理解和应对的态度?
随着他们成长,我们往往更多地期待和催促他们在知识、技能上的提升,因为这些的成果是显性的,让大家都有即时的成就感。
但我们常常忽略掉,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需要帮他们同步“进化”对这个世界和真实生活的理解。他们看待世界和人的方式,终究会在某些重要节点,影响到自己的人生。
这份传递和滋养的责任,对于每一个家长都是不小的考验,因为首先,我们自己要想清楚理清楚很多东西。
就“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来说,可能很多成年人并没办法给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复。
即使我们觉得自己达不到标准意义上的成功,即使我们还在试探着往前走的途中,我们依旧有必要想清楚怎么让孩子,对“工作”有更广和深的理解。
“工作可以帮你获取物质回报”可以是我们解释的起点。随着他们长大,他们需要知道,因为工作获得的兴趣、热情、自我成长、帮助别人的价值感、实现社会意义,迟早会带来更多物质回报,还会带来超越物质回报的精神感受。
这些渗透和传递,不需要多专业多系统,却很可能让他们在未来个人发展和格局上有更多可能性。
在我这篇打算推送之前,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行为不仅来自于理性思维,更多地来自于个体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来自于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著名的“教育三部曲”。
常常孩子一本正经说话的样子,明显带着我们不经意留下的痕迹。他们长大的过程,不就是三观和各种价值取向,不断靠近我们已经很熟悉的成人世界的过程吗?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这个过程被压缩得越来越短。
我们一不留神,就自然而然地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了他们。 老实讲,这些构成了现代人做父母的压力之一。
“孩子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这其实是一句很重的话,因为够认真看待这句话的话,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段漫长的思考、律己、互相成就的过程。
THE END
后记碎碎念:
跟小朋友对话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时候他们的回答甚至反问,就像在洗涤你的灵魂。
如果你也真的很忙很忙,每天在你们间心情都不错的时候,抽一小段时间,卸下你在外头作为成人一板一眼的武装和掩饰,和他们一起平等地聊天、探讨,是一件很治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