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一篇文章,被标题吸引了《“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你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格局》,很好奇作者会怎么回复。“你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格局”不免有些危言耸听,文章的作者要多么自恋才能认为这个回答本身具有如此决定性的作用。
曾经,儿子也问过我很多次这个问题,有时我会敷衍说:因为工作了才能有钱给你买玩具啊。这时如果他说:我不要玩具了,我想要你在家里陪我,好不好?我就无语了。
有时我又会换一种答案:因为妈妈很喜欢做自己的工作(我承认这句话至少有80%的谎言成分),就像你喜欢玩变形汽车一样。这个回答貌似好一点,至少他不会再追一个让我无法接话的问题。
其实仔细回想起来,我之所以会想出第二种回答,一方面是希望自我暗示,让自己真的开始全身心喜欢自己的工作,一方面,也是一种隐秘的追求高格局,想要给孩子树立政治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你看,我是为了一个看起来更高尚的理由啊!就差说自己是为了“要创造价值、改变世界”了。
我们有没有真的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上班?
作为工薪阶层,上班赚钱是最正常不过的理由。
为了赚钱有什么不好的呢?
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在孩子面前谈论钱或者透露自己爱钱是一件很俗气的事情,于是刻意去回避谈论这个字眼。其实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恰恰相反,如果行动上爱钱(过分省钱、爱存钱,也是爱钱的一种表现,因为你认为它很重要,失去了就很难再得到),嘴上却说“金钱如粪土,钱够用就行”这样的话,这种内外矛盾的做法会让孩子困惑:钱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是好的,你为什么不承认?如果是坏的,你又干嘛要去努力赚钱却舍不得花?
看起来,“你为什么要去上班”这个问题,其实拷问的是,我们如何看待与钱的关系。
我个人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钱是一种资源,钱只有流动起来(花出去、用在合适的地方、创造更多价值)才能发挥作用,而只有如此,钱才会留在我们身边。如果仅仅只是爱钱本身(像是《人民的名义》中的贪官,专门用一个房间藏现金,一分不敢花,就是爱看着钱,爱闻钱的味道),那么它终究不属于我们,会被上帝带走。推荐大家去看美国灵性治疗师路易斯·海的著作《生命的重建》,在关于“财富”的一章,她罗列了26种“与钱过不去”的金钱观,值得每个人对照反思。
如果你觉得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这一点也没有错,找到你需要钱的美好动机,尽可能真诚地说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真相比谎言有力量得多。比如:“我需要去工作,工作了才能赚到钱,这样我们就能有房子住,能买到好吃的、能给你买很多玩具,钱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可以帮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什么我们总是试图掩盖真实的意图呢?还是说,我们其实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钱?
回到上面的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上班?如果你觉得答案有点模糊,也可以换一个问法:如果不上班,会怎样?
——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品质会大打折扣
——脱离了社会关系很惶恐、很无聊
——在家就得无休止地带孩子做家务,烦透了
——没有经济基础,家庭地位不保,会被看不起
……
你看,只要不断追问就能发现我们孜孜不倦、每天挣扎着从被窝里爬起来滚去上班的真正原因:钱,社会价值,关系,家庭地位,自尊等等。
我们关于人生的思考,被孩子拷问出来了。
追求更高格局这样大气的词汇很多人都会喜欢,可是生活毕竟有很多面,三观取向也是多元的。不同家庭的妈妈应该会有很精彩丰富的回答,并不是说,只有回答了“要创造价值、改变世界”这样的话才叫政治正确,任何一种回答都有合理性。
下次孩子如果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去上班?我们也有解了。
愿你找到自己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