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小时候读余光中的《乡愁》觉得那种淡淡的忧思很美,却没有感同身受,后来离家在外生活多年,对家乡的情感也没有特别浓烈,故乡已经没有了我认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了儿时熟悉的朋友伙伴,我有时候觉得如果真的回到那里生活反而会不知所措。
长大后喜欢上了很多台湾文人,他们都出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很小便随家人远离故土迁到台湾,他们的父辈身上在家乡与现居地间挣扎的惶惑疏离的生活状态也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所以我总能在他们的笔触里感受到“挣扎”,感受到“追寻”。我的家乡在山西,据传是炎帝故里,每年四月都会有一些台湾同胞不远万里到这里举行祭祖寻根仪式。我其实有些不理解,在台湾生活不好吗,所谓寻根寻的是什么呢?是情感是记忆还是别的什么,还是说人的一生就是要不停地追寻才是意义?《雄狮》这个关于寻找的故事,也让我有了同样的困惑。
对于这部影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走进电影院,在前半部分小Saroo的流浪途中,我很多次替他担心,在我认知的现实里,这样的孩子会在流离途中被人贩子利用,被心怀不轨的大人伤害,最终变成一个愤世嫉俗沉沦堕落的大人。可虽然改编自真实事件,这个故事的发展却像是一个真正的童话。尽管在印度丢失家人,但男主人公得以在澳洲快乐富足地生活。他远离了印度困苦的生活环境,在养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找到了真爱之人,这样的生活不好吗,面对这样的美满,为什么还要折磨自己,为了一个可能找不到的故乡而把现在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呢?
影片结束后我还没来得及细想这个问题,就赶到国家大剧院看台湾优人神鼓带来的《勇者之剑》,很奇妙地,两个作品似乎在相互解答给我答案。舞者面对未知不停追寻,击鼓叩问自我,而后在台上轻语“我看见自己,我只看见自己,我看到了光”,他们在不断面对自我的过程中,找到安宁,最终完成了成为勇者的修行之旅。
人的一生确实是一个不断追寻的过程,追寻成功,追寻被爱,追寻被认同,追寻得不到的虚无,追寻无法留住的过往。有的人为了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付出加倍的努力,有的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为了帮助别人自己处于困苦,也许从世俗的观点来说,后者是不知足是傻气的表现,可其实生活无所谓对错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欲望是天性,追寻不可能停止,但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在追寻的途中什么才能带给一个人力量呢?不是外界以为的完满,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内心对于自己的确定,自我对于生活的肯定,人只有在心底找到让自己安定的力量才能得到平静,才可以安慰漂泊孤寂的心。而这种力量是过去赋予你的,是你遇到的人了解的事共同塑成的,人无法抛弃过往,因为那些回忆那些过去都是汲取养分的过程,他们能让你在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时,仍旧有勇气面对挑战。
我理解的故乡并不局限在一个地理符号上,真正的故乡是与你联结的人,与你联结的情愫和回忆,你在这样的过往里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然后不断深化这些内在力量,最终成为未来那个能面对巨大挑战的雄狮Sheru。而生命的奇妙还在于,你在追寻的过程中也许失去了很多别人以为的圆满,但正因为这样坚定的信念,反而会得到命运的眷顾,Saroo也因为这种对自我的追寻才创造了那么多的奇迹,从人贩子手里逃脱,遇到好心的养父母,还通过不停歇的努力与信念找回了丢失许久的家人。
尽管最终我们必须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但你找到了依托的力量,你明白那些过往不是毫无意义,你懂得了温暖,就能付出温暖。
影片结束的时候字幕上放出了帮助流浪儿童回家的网址,向大家讲述这部公益电影为了这些孩子们做了些什么。这个世界很大,在很多我们生活触及不到的角落,悲惨每天都在发生,可温暖和希望也在散播。这个世界可能不会变得更好了,但因为这些可敬的人而没有变得更坏,感动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