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V在台上讲演。提及巴西龟生物入侵,籍此类比忍者神龟的文化入侵,又言小龙虾在澳洲泛滥,借此援引比喻龙宫的虾兵蟹将在海外的文化输出。我觉知这是很有意思的,比我之前的想法更有趣。
谈及文化,特别是世界上没有一种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从古至今,没有断绝。所以V慷慨陈词文化的内核没有变,没有被外界的文化入侵动荡根基,而现在牛仔裤,西服泛滥,穿汉服的却遭遇异样的眼光。我虽不敢苟同,但是确实汉服不太适宜现代生活的节奏,特别是以西方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西方自由思潮的框架下,我们汉服的传统不太容易立足脚步。
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不应被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资本的历史所动摇根基,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异样怪像,我想还因为传承的载体——我们当代华人出现了问题。我们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贯彻的理解,对于传统文化,我只能口头上说一道贰,片面地谈谈儒家思想,浅薄地谈谈民风民俗,泛泛地谈谈神话体系,狭隘地谈谈只言片解。
细思量,自难忘。我觉得对神话的梳理,不过是社会热剧的二手三手乃至四手知识,封神演义,哪咤传奇,西游记让我自认为对神话有了深入地了解,前天看到一本《你不知道的神话》,偶然瞥见???方得知孙悟空的原型。而且越是深入,越想到先前和朋友谈到十二祖巫,东皇太一,我们都一致同意中国早先神话体系太乱了,现在想来不过是没有人帮我们梳理,或是我们没有寻找以及深入研究罢了。
而谈及历史文化,我又要喧宾夺主了。窃以为了解历史,不过是《三国》多看了几眼,封神融合了历史和神话,自然也了解一些,春秋我不行,先秦倒是看过《秦时明月》就自以为了解诸子百家了,楚汉争霸我到知道一点,也是电视得来的,汉至三国就一片空白了,遑论两晋南北诸朝,《隋唐英雄传》《武则天秘史》就是我对唐的了解了,宋元明清我只能说我很抱歉。大部分所谓的了解就是电视剧,还有一些是高中做的文言文,选自《史记》的有,选自《宋史》《元史》等史论读本,还有语文课文,我感谢刷题,小镇做题家没有考得过高的分数,没有对历史全面细致贯彻的理解,但对于部分人物,还算是略懂一些。所以现在我不敢说我对历史有何过多见解了。
我曾很多次为节日感到无聊,感觉过不过节无求所谓。因为粽子见惯了,大鱼大肉吃腻了,剪纸龙舟我真的很少见,过年的年味淡了。之前又有过不允许放鞭炮什么的,传统意义上的节日日渐式微,化作了现代人生活停下脚步,休息娱乐的符号了。与其说是在过节,不如说是基本物质生活获得满足后,转而追求更好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趁着节日,也就是假期,逃离工作,休闲娱乐,与人交往,感受惬意。但唯独不是为了节日,传统,内核。我父母太溺爱我了,不舍得我早起,清明我没去过坟头,倒也是逝去的人我从不认识,我三代内家人身体还算康健。端午我没纪念过屈原(倒是有人开玩笑道:屈原为我们赢得了三天假期),中秋节没有赏月的雅致,依稀记得母亲为家里仅有的三两个工人准备月饼之类,算是犒赏吧!也希望他们下半年在家继续努力!国庆就很好了,除了大庆看看阅兵,就是高速免费,出门旅游。没有说什么不对,也没有说假期不好,就是感觉节日的内核变了,或者是说我们对节日对传统的感受变了,变得功利化金钱化了,变得世俗化肤浅化了。
而且,或者是说也许,我境界太低。我不是没有关注过一些实在的内核的东西。当李子柒采桑制茶,田园牧歌生活出圈之时,我正在看《战争与和平》,突然觉得有一处庄园,过着那种生活也挺好。又想到了《三体》中罗辑居住的那个庄园,我和朋友扯天呛地,和他们谈及未来渴望的生活,走出门满眼葱绿,置身广阔天地,放浪形骸,怡然自足……我大抵是在朋友的讲解中了解汉服的,觉得那种美感,每当夜幕降临,我闭着眼前进,设身处地遐想屈原披发行于泽畔,万籁俱寂的空荡感油然而生,我随身着校服,却感觉黑夜给我添上黑袍,清风为我拂拭衣襟。后来常常关注明华堂,关注汉服,想以后挣到钱自己给自己买几套(饥寒无忧,父母无愧于我。前几天瞥见同学的笔记,我觉得分明是我写的)……我对于河南卫视的火热,不大长关注,唯独记得《祈》,当初那个女演员简直太绝了,又会游泳又会跳舞,最后合成的那段舞蹈,我只得望洋兴叹,后来不大关注,总是说戏剧幻城,却也只只在网上窥探……常觉得自己肤浅,却没有改变,这就是我的不幸与悲哀吧!
越是见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和笔记,看更多他人的己见,看自己在社会洪流中东飘西荡,每每为潮流所牵引,为金钱所迷茫,为名利所焦灼,愈来愈是无知所拷打,王小波说人的一切悲痛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大抵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