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能成为皇帝,也是拜吕后所赐。刘邦有八个儿子,但只有刘盈是吕后所生,也就是汉惠帝刘盈。刘盈死后,吕后为了掌握权力,对刘邦其他几个儿子进行了迫害,有四人被害,只有刘肥得以善终。
在吕后去世时,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在平定吕氏叛乱后,大臣们在一番权衡后,最终将这个鲜为人知的刘恒扶上了皇位。
刘恒和他的父亲刘邦一样,也用迷信来解释为什么他成为皇帝。说自己的母亲薄夫人梦见一条巨龙盘身,然后刘恒出生了。不管刘恒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毕竟是西汉王朝的明君之一,也是文景之治的建设者之一。在刘恒和他儿子刘启统治时期,国家安定,社会得以繁荣。这首先要归功于刘邦和刘盈的努力,但决定性的因素是刘恒宽容温良的性格。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汉王朝的统治理念得以贯彻和延续,更进一步地解放了老百姓,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刘恒和他的儿子刘启也努力积累财富,为后来汉武帝奠定了基础。
刘恒的出生经历,也有些曲折,他的母亲是楚汉战争时魏王豹的宫人薄夫人。刘邦在巡游时看中了她的美色,将她带入后宫。然而,很快刘邦便把她忘记了。
过了一年,刘邦总算想起来还有这么个女子,于是召来宠幸,就这么一晚。从此有了刘恒。而薄夫人和刘恒并不得宠,在尔虞我诈的后宫只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也不敢得罪。处事谨慎,为人谦卑。所以刘恒也就在朝臣的眼里,留下了一个谦和的印象。
公元前197年,通过萧何等人的推举,七岁的刘恒总算是时来运转,被封为了代王。刘邦死后,吕后倒是很同情薄夫人,让他去代国陪伴儿子。薄夫人和刘恒本以为此生必定会老死边陲,但是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降临了。
吕氏驾崩,宫廷发生了政变。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诛杀吕氏集团控制了朝政。此时,大臣们开始谋划皇位的继承人。大家认为当时的小皇帝刘洪根本就不是惠帝的后代,不宜坐皇位,齐王刘襄虽然是高皇帝的嫡长孙,但他是“诸吕之乱”的始作俑者。不能立。淮南王刘长年幼,但外戚太强,不宜立众臣权衡弊利后,觉得代王是现存高皇帝儿子中年龄最大,为人孝顺宽厚而且有政绩,再加上他的仁孝,天下皆知,他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面对着这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刘恒自然不敢相信。于是他与母亲薄夫人商量后,开始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直到走到离长安城约50里,刘恒仍然不敢相信他做皇帝的事情是真的。他停下来派随从前往长安探风。 不久,随从回禀说,朝中自丞相以下的所有大小官吏都已等候多时。 随后刘恒命车队快马加鞭赶往,
群臣拜见后。刘恒欲推还迎。最终继皇帝位,刘恒成为皇帝后,他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首先采取的是大赦政策,以营造新皇帝即位后的和谐氛围,并让人们知道他已经成为了汉王朝皇帝。接下来他培植自己的亲信,保证自己的安全,并逐渐排挤不满他登基的大臣,掌握政权。
同时,他提拔一批贤能之士,通过赏赐和恢复封地等手段,拢络人心。然而,在打压权力过大的大臣时,刘恒也有些过于小心翼翼,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不过最终,他还是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刘恒并没有进行大胆的创新,他更注重维持现状,但相比于汉惠帝时期的混乱,他的统治更加稳定。他基于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在其统治期间进一步发展。他的统治思想主要是让民休息安定。
刘恒可能并不是在奢华中成长,而且在做皇子的时候地位较低,因此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有一定了解,并希望为他们带来改善。为了刺激农业生产,他亲自率领农民耕种田地,并采纳晁错的主张,用粮食换取爵位或赎罪。他多次降低田税,甚至一度宣布废除田租。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汉朝国力迅速恢复,逐渐形成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此外,刘恒在国家政策和个人要求方面都有突出的做法。他和平解决了南越问题,对待匈奴采取和亲与防御政策,保持了边塞地区的安定。他注重节约开支,在个人用度上也非常简朴实用。整体上可以说,刘恒的统治思想和政策对汉朝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汉文帝时,他与大臣两次讨论刑法问题。第一次,废除连做,将罪犯按照法律罪行定罪,不再牵连其家人。第二次,废除肉刑,取而代之以其他方法惩罚罪犯。
文帝在位期间,注重安抚汉朝宗室,但对同姓王的巨大权利没有解决,这可能是他的瑕疵之一。汉文帝刘恒于公元前157年在长安未央宫驾崩,享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