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人性,学习,投资,女人之道。
第二章:外在才要真的美
在男孩的心里,一心就是要上大学的,哪怕是一所很水货的大学也好,因为那是父亲的心愿,可是男孩又怎么能考的上大学呢,哪怕是一所普通的大学。
就在那一年,国家出了个新政策,理科生也能考艺术院校。之后班主任找到这个男孩,问他有没有兴趣到理科艺术班,文化分要求不高,也许能考个什么大学之类的。那时候的高中与高中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自然每年考取大学的比例成了学校首要关注的核心指标,因此这样的机遇对于学校来说肯定是不可能放过的,而对象自然而然是男孩这帮差生了,lese也能为学校带来点价值。男孩想,既然能上大学,管它呢,去就去吧,也许还真能上个大学什么的。
男孩的决定无疑又增加了父亲的压力,艺术班的开销是特别大的,颜料,纸,笔之类的,都是不小的开销。纵使父亲是不愿意的,但依然也没有说什么,虽然穷,但是男孩的任何要求只要不涉及法律父亲都好像没有拒绝过,难道天下的父亲都是这样吗,但是这样任何要求的满足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好的吗?
无疑父亲给男孩创造了一个温室的环境,这个环境里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没有追求,只有父亲一味的妥协,和他自己的一点可笑的期望,上大学。表现在男孩身上的就是任性,自我,贪玩,依赖,以及盲目自大,和应对老师,应对父亲,应对当下的各种小聪明,各种投机取巧。以至于上大学对他来说,更是玩是当头,因为大学好玩,没有早自习,没有几节课,自由恋爱等等关于玩的遐想。拥有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男孩将来真正踏入社会,该如何是好呢,那里的生存法则可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苦在后头。
在艺术班的日子里,自然是其乐融融。排除数理化,艺术成绩无论是水彩,素描,还是速写在班上还真是名列前茅,显然男孩画画还确实有点天赋的,但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孩子,一个拥有这样价值观的孩子,纵然有那么点天赋,对他来说,画画也就是好玩而已,为了达到上大学的目的而已,根本没有其他任何的多余的想法,也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这就是家庭环境和当时的教育方式决定的。
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反思,孩子该如何教育呢?起码:不能给他一个温室的环境,尽量让他早早知道一些社会的生存法则。就不至于让啃老族变成一种普片的社会现象。
除了每天无聊的上课,男孩最乐意做的事就是当别的同学在勤奋的数理化的时候,和兄弟几个在宿舍偷偷的抽根烟,晚自习之后翻墙到外面喝喝啤酒,把酒问黑夜,生活真美妙。那个时候的夜摊上螺丝,真的是别具味道,5毛钱一盘,辣辣的,和学校素然无味的饭菜形成鲜美的对比,自然显得就那么几颗炒螺丝都是那样美。几个人打包2块钱的螺丝,带上几瓶啤酒,跑到学校后面的一座荒废的基沟屋上面,在漆黑的夜色下,畅饮,扯谈,当然谈得不是理想,不是抱负,而是女人。
只要谈到女人,男孩当然是他们内心崇拜的偶像。
因为在学校从来都不停的有女生对男孩情书连连,暗送秋波,主动献殷勤者不胜枚举。但是男孩总是高高在上,若即若离,和她们保持友谊之情,唯一需要的是一日三餐,烟和酒,以及兄弟们偶尔出去放纵一下,吃吃喝喝,kk歌之类的基本开支,而这些女孩子呢,也非常乐意把她们的生活费分享出来接济男孩,这已经形成了在他们之间的一种共识,好像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且女孩子们却又无怨无悔,乐此不疲,犯花痴。
父亲给的生活费是不足以维持男孩在学校的开支的,每个月开头还了学校小卖部烟钱酒钱,基本几天就花完了,然后接下来的日子就靠那些女孩子的接济。这也是他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在学校的生存之道吧,不过这种生存方式是畸形的,是不长久的。男孩现在在学校得到的这些所谓的荣耀,被人崇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外在表象所建立起来的影响力,帅气,打架的时候酷;而内在的呢,除了一点义气并无其他。这也就渐渐形成了他高傲冷酷,散漫,大手大脚,喜欢被人追随的性格。可是这些在学校里能够如鱼得水的优势,男孩引以为傲的东西,将来在那个能力至上、金钱至上、头脑至上的真实复杂的人类社会里,将会变成一把利剑直刺男孩的内心。
但男孩现在那里知道这个真理呢,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外在要帅,内在才要真的帅。
世间的万物都是相对的,既然有男女之别,那那对于女人来说:内在要美,外在才要真的美。
在这些女孩中,除了一个女孩,他对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