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终于以我摔了一跤的形式“完美”结束。
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的扫墓;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端一碗饭。没错,百善孝为先,孝顺更是要及时,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但是,清明回家扫墓也并不是作秀,清明于每人都有不同的意义。
我从小就跟父亲一起去扫墓,那时也并不是因为对先人有很强烈的感情,就是单纯的喜欢跟父亲去。小时候清明节还没有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当临近清明节的时候,总要各种乞求,扫墓一定要周末去,周末我就可以一起跟去。
有人说女孩不能去扫墓,不好意思,我们家没有这个说法,你愿意跟去,大人更开心。
我们家的墓地分散在各座山上,距离很远,所以父亲也喜欢带我一起去扫墓,这样路上也不会无聊。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前跟叔叔家约好时间。基本上,有父亲在,叔叔家都是派堂弟作为代表前去扫墓。于是,父亲和我,还有堂弟就成了扫墓三人组。
有一年清明节,父亲和叔叔都不在家,于是母亲带着我和堂弟一起去扫墓,然后我们就成功的迷失在深山老林中。翻山越岭累了一天,墓地还是没找到。无奈之下,只能原路返回,放弃此次扫墓。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等父亲回来吧。
因为墓地距离村庄比较遥远,鲜有人迹,母亲或许是年轻的时候去过,只记得大概的方向,加上荒草丛生,所以根本找不到。而父亲每年去扫墓都是每走一步就要砍掉一些杂树,开辟一条道路。
小时候,我和堂弟跟去扫墓纯粹是为了好玩,那样的深山老林悬崖峭壁,如果不是清明扫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那种地方。父亲在前面为我们开辟道路,我和堂弟就跟在后面采蕨菜,有次我们还采了很多野生灵芝。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十年。十年前,我跟父亲一起去给祖先扫墓,而如今,我给父亲扫墓。
也许人们会说,生前一次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可是,扫墓于我并不是你们眼中的作秀,而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说是作秀的人,你们从没和你父亲去扫过墓吧,甚至可能连你家墓地在哪都不知道。
小时候喜欢跟父亲去扫墓还有一个原因,喜欢听故事。每年去扫墓,父亲都会讲一些先人的故事,或是讲一些墓地选址的原由。
古人选墓地不是瞎选的,古人选墓地都是要请风水先生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最后才决定的,这也是墓地分散在不同山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爷爷的墓地就在一个悬崖峭壁里面,每年扫墓都要开辟一条道路,因为平时根本不会有人去那个地方,路早已没有了痕迹。
听父亲说,叔叔小时候在山上放牛,看到江西人从江西出发根据山脉走势一路寻风水宝地寻到福建,他们说那儿 是“龙头”之地,地势左青龙,右白虎,风水甚好,而那座山形似“狮子”, 于是江西人便把墓地选在狮子“嘴”的位置。据说当时江西人看风水特别厉害,虽然我是不太相信,
二爷爷年轻的时候被国民党抓壮丁了,后来逃了回来,回来之后生病了,接着便去世了。二爷爷没有结婚生子,而爷爷又先他而去,二爷爷的后事自然由父亲和叔叔处理。于是,叔叔提议,把二爷爷的墓地选到江西人的旁边去,沾沾他们的风水,于是便有了现在悬崖峭壁上的墓地。
我们和叔叔两家是外姓,因为我们的爷爷是太奶奶改嫁的时候带过来的,我们的祖籍地并不是现在的村子。早些年交通不便,父亲和叔叔便没有去祖籍地扫墓。这几年,交通便利了,叔叔便带着我们前去扫墓。
听叔叔说,他和父亲年轻的时候清明节都是走路来扫墓,来一次得住上两晚才能扫完墓。而今年也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来到祖籍地扫墓。
祖墓的规模宏大,虽已有百年历史,但墓碑上的刻字却清晰明了。堂哥指着墓碑上的名字说,这是我们的太爷爷,确实,我在族谱上见过太爷爷的名字。
叔叔说,我们祖上也曾是有威望的大户人家。于是,我们到祖房去看看,祖房虽已破旧,但是悬挂在客厅上方的“一乡之善”的牌匾却异常耀眼,据说全南平地区只有这么一块。曾经土匪入村,放火烧房子,土匪看到牌匾后果断打消了烧房子的念头,才得以保存至今,而邻居早已被烧成灰烬。
朋友跟我说要好好保存那块牌匾,祖上能够得到乡里的认可,想来必不简单,而题词之人亦非等闲之辈。且不说牌匾值不值钱,单那四个字一看就充满故事,这样一幅有故事有味道的书法作品用于教育后代行善从善是再好不过的教材,而这种传承也是学校教育里缺少的。
我也希望那块牌匾能够被好好保护,只是我是一个女孩,又常年在外,根本做不了主。
清明扫墓并不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更是一种寻根认祖的仪式。现在的人太缺乏亲情观念,对金钱的追求大过亲情,而只有扫墓的时候才会清楚谁才是和我们一脉同宗的亲人。
父辈已经老去,很多偏远的墓地,他们已经走不动了,而作为年轻人,是时候接过他们的活,让他们安享晚年了。可别等到他们百年之后,你连祖先的墓地都找不到,别人的墓地每年清明有人送花清扫祭奠,而你家的墓地荒草丛生。
那些说身后扫墓都是作秀的人,翻山越岭去扫墓可是一件体力活,而代替父亲去扫墓,又何尝不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俗话说,你所谓的轻松,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你不用回家扫墓,不过是你爸替你去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