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已经长大,但娘亲心里还一直一直地记忆着,琢磨着,孩子儿时的点点滴滴,时而自责:当年我若……时而欣慰:我的育儿是知性的…,明知一切都是过去了,可心里揣着各种的画面。
如今回过头来梳理,其实育儿的艺术是门缺憾的艺术。无论你如何的智慧、理性,都逃不过日后的追悔和遗憾。
从儿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一定一定做一个好妈妈。还给自己约法三章,1、任何时候批评孩子,都只因为孩子自己犯了错,而绝不能因为哪怕只有一点点的个人情绪在;2、尽最大的努力呵护儿子,谁若犯他,我立马与之拼命;3、绝不在儿子面前,诉说养育孩子的辛苦。尽自己所能培养儿子的动因,绝不是因为想让他给家长争光,而是为了儿子长大后生活得比父母好。对儿子的唯一希求就是,儿子无论长到哪个年龄组,一旦提到妈妈,都能由衷地感慨:“我妈妈是真的好爱我啊!”如此,我足矣足矣。
有了这自定的三条铁规,儿子无法无天的自由生长,得到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几近无以复加。入学前,他24小时有专人看护,睡觉也有专人坐旁边看着。学步时,全程专人手臂环绕弯腰曲背跟随,从未遭遇过一次的磕碰。二岁半时,儿子对绘画着迷,就报了个童子绘画班,高兴去就去,不愿意去就不去,现在儿子从事与图画有关的工作,并且做到了小有名气。岂不知,他的对画面的敏感,全部来自那次松松垮垮的童子绘画班。后来家长想让他学点武功,学毛笔书法、学足球,学……都是因为征询儿子意见时,他简单的二个字:不学。而放弃。
入学前儿子的唯一任务就是玩,与玩伴玩,与玩具玩,要说教育就是,我们让他有礼貌,敢和各种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对儿子的胡闹,我的惩戒只有一条,就是说一~二~三,告知他“这不好”。儿子聪慧、随和,从来不等我呼出三,就会终止被大人制止的行为。
五岁多儿子入学时,他是班上唯一没有上过文化班的学生。我对儿子说,上学后呢,你的主要任务不是玩了,是学习了,知道吗?儿子乖巧,很坚决的点头。我以为他懂了,没怎么当回事,学习只是成长的一部分,干嘛搞得紧张兮兮的。
这是我的错。我把恢复高考后的学生时代看得太轻松了。小学、初中阶段儿子尚可凭借小聪明,在班上站到领先,高中三年明显不够踏实。自小养成的自我感觉良好,被一次次的摸底考试颠覆,成绩再也挤不进前列啦。
那时,我焦虑,焦虑到心神不宁,或许儿子眼里的妈妈不那么和蔼啦,但我十分清晰,我依然坚守着我的铁规没越雷池,我的焦虑均来自对儿子未来的担忧。我明确,在我国,考大学后以味着同学们自然分层,考上好大学的,日后的自由度会更大,否则,便以味着未来付出的艰辛,会大过应试时辛苦的百倍。我想要自己的儿子拥有轻松快乐的人生,我不要儿子过得辛苦,儿在高三我被焦虑俘虏……
至到今天,儿子已成年,我也不知道我那唯一的希求实现没有。但是,那段焦虑的痛依然时不时的袭来,不由自主地会想,如果我是虎妈,如果……没有如果,只有教育的遗憾,在养育过程中,喜悦和遗憾总是对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