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言,不成于一时,不成于一人之手,天道作成,落于我楚,行于天下后世,与孔子“六经”互为阴阳。
道德经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权威网站道德经网解释道: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再来看看我刘某的解释:
最上乘的道,浑然天成,无处不在,却使人不知其存在;次等,极力称颂且致力于道;再次等,敬天畏命,谦让有礼;再再次等,无法无天,我即为道。有半信半疑者,有偏不信者,道啊,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把言语看得像宝贝一样不肯示人。等功业作成后,人们会说这一切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啊。
两种解释孰优孰劣,哪个合乎老子原旨,不言自明。可见不具备“水德”者,不能得道,不能入其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