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理解与应用并重的阅读教学
一、案例课文:
《香港,璀璨的明珠》
二、具体过程:
(一)设立主题:“理解与应用并重的阅读教学”
批注: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个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作为该书的第一篇章第一节,必须要有直指人心的内容,阅读完整个一节之后,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没有白买,它给予了我一定的启发。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语文课给我的印象就是“可有可无”、“不知所谓”——上不上无所谓,反正也就是讲讲课文。或许对当时的我来说,上课仅仅是为了上课,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要谈起当初的语文课,不禁发出一阵惋惜,教语文——教泱泱中华之语文,竟让学生不明白什么是语文。
语文,可以简单的说成语言文字应用,既有“应用”二字,便表明其不可脱离实际,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可过去甚至现在,大部分的教书者依旧只是对课文的内容“喋喋不休”,只是一味地教课文。作为学生,除了课文,便一无所知,除了记忆,便一无所获。就如同这次主题的第一次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读来让人不禁感到一阵熟悉的味道。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此,更何况其他的呢。
记得做语文题的时候,最让人头疼的题便是“理解题”,理解这个词语啊,理解这个主题啊,总是不知所云。一方面哀叹自己的积累过少、词难表意,另一方面又感叹怎么会的主题思想都是课文的主题啊。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回想,原来课上老师不就教的只是课文呀。
这个研究主题,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但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即使这一篇课文可以,并不代表所有课文都可以,这需要我们前仆后继,不断完善,永不停步。
(二)明确问题:
1、“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文本阅读与语言表达关系?”
2、“如何结合课文特点确定适合中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
3、“如何依托文本设计合适的表达练习题目?”
4、“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表达指导?”
(三)反复设计
经过个人经验、团队协作、实践反思,共计三次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由原本的个人经验到集体智慧,再到经过实践检验后的完善。
个人经验的问题:
1、教学重点不明确
2、内容过于繁重
3、教学过程整体性不强
团队协作的问题:
1、词语教学缺少语境
2、设置的问题高估学生学习水平
实践反思的优点:
1、教学目标与重点明确清晰,有一定实践性
2、教学环节设计连贯、巧妙
3、三次表达练习循序渐进,有内在联系
(四)集体研讨
每位成员都进行了发言,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与批评,在讨论之中集思广益,使执教老师逐步完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每一位成员都有所裨益。
我学到了:
1、把自己当成学生,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2、切忌“全都要”,“重点”要突出
3、切忌过于强化人文教化,不能忽视文字应用
4、找出一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
5、不同学段,教法不同
6、最好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7、词语教学:理解——积累——运用——提升感情
8、词语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语境,切忌词语单独拎出来讲
9、表达练习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五)总结反思
从“执教者”“团队成员”“专家”三者的角度进行了反思,能让我们从不同身份的角度了解到这次学习中的收获,具有一定收获。
批注:
1、“教学指向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要在语境中完成”——徐家良
2、“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学不好的”——吴忠豪
3、“学生学语文的过程:理解内容——认识形式——实践操作”——吴忠豪
4、“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从理解到运用,中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吴忠豪
5、在中国学中国话,在外国学外国话
6、你看一条线段,永远是有限的;你看一个圆圈,永远都转不完。
做一件事,就要像线条一样,有始有终;做一件事,也要像圆圈一样,不忘初心。
7、认识一个人不难,学会怎么认识一个人有点难,教会一个人怎么认识另一个人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