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朗诵古诗
2、 主题:这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亲诗。(确定中心图)
3、 关键词和内容(确定分支)
第一句主题:独 ,关键词:异乡、异客。
第二句主题:佳节,关键词:思亲
第三句主题:登高,关键词:遥知、兄弟
第三句主题:茱萸 ,关键词:少一人
4、 难点(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9月9,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山东:可不是现在的山东,而是山西永济县,因为在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为:是。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佳节:美好的节日。
(4)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5、画出思维导图
第一分支用一个人一条腿独立的图像表示独自。
第二分支每逢用钟表图来记忆。
第三分支遥看用望远镜图像来记忆。
第四分支画一株茱萸草来记忆。
6、回顾和复述内容(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中心图突出主题:1)王维遥望远方,好像周围只有他一人,关键词是独自,呼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远方的高山在右边,按地图的看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是山东,高山用来攀登,关键词是登高,记住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3)作者脚下有一株草,叫茱萸,看到茱萸会想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小图标逐自逐句的记住这首诗。这也是这幅图的第一、二分支。
第三分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后两句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第四分支了解作者和重阳节习俗。通过思维导图使我们快速理解、记忆古诗,了解诗人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