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路过评事街,一条古旧的保留着很多老南京记忆的城南小巷,巷口的那家很有名气的板鸭店门口依然排着长长的买鸭子的队伍。旁边,那个卖旺鸡蛋的小摊依然安静地在那儿,守摊的那个中年男子也如往常那样,有客人时就操着地道的南京方言给客人介绍旺鸡蛋的吃法和营养价值,没人时会坐在一张很旧的躺椅上或听收音机或就那么静静地坐着,能看出虽不富裕却也知足。日复一日守着这个小摊子,却也能感受到他的世界里有很多的惬意和快乐。
一晃,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了,常常会像这样被某一个很普通很熟悉的场景感动着。这座城市于我,似很熟悉,却又陌生,熟悉这里的美食,这里的风俗,这里的语言,这里的大多数街巷,甚至是这个城市的气质。陌生,是因为这么多年却一直无法融入其间,始终觉得只是一个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游子。跟别人说起时也总是说住在这儿,而非家在这儿。好在,无论是熟悉抑或陌生。至少,如我般的吃货还是将南京的所有美食几乎全部都尝遍了。
说起南京的美食,首当其冲的非鸭莫属,因此南京就有了鸭都的美誉。南京人爱吃鸭子已到了无鸭不成席的地步,无论是在大饭店请客还是在家中小聚甚或至于一人独酌,鸭子总是必不可少的。而大街小巷也是分布着许许多多的鸭子店,盐水鸭,烤鸭,鸭头,鸭四件(一只鸭子的翅,掌,肠,肝算作一付,是按付来卖的),门口还摆着鸭血和清理干净的生鸭翅,鸭掌和腌制好的板鸭。
鸭子店虽多,但似乎每家的口味都有差别。于是,每家店都会有一些吃惯了他家口味的老主顾,而每家店煮盐水鸭的老卤则是这家店的宝贝,特别是老卤配方更是绝不外传的。烤鸭虽无老卤之说但是烤制前在鸭肚子里塞的各种调料,烤制时鸭皮上刷的调料以及用来蘸烤鸭吃的卤汁的调配也都是很有说道的,虽然各家都有自己的独特口味,但依然会有大家都公认的口味不错的鸭店。
上面提到的评事街口的那家店,应该算是南京最有名气的老店了。一间很破旧的只有三四平米大的小店,堆上待卖的鸭子,放下砧板后只能够两个人站立,一个剁鸭子一个打包配调料收钱。每次开始营业后店门前都会排起长长的的买鸭子的队伍,在今日加工好的鸭子全部卖完前,买鸭子的人是没有片刻停歇的,买鸭子的队伍似乎也总不见缩短。让人感兴趣的是,在隔着窄巷的另一边还有一家相似的鸭子店,甚至连开业时间都差不多,也吃过他家的鸭子感觉不比对面的口味差,但境况却大相径庭,一边是排着长队的趋之若鹜,一边却是门可罗雀的冷冷清清。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这家店却一直就这么开着,既没有倒闭的痕迹,也没有因对面的强势而选择搬迁。看得久了才发现其中的端倪。每天,很有名的鸭子店总会在还排着不少顾客的时候,将今日加工好的鸭子卖罄。那些拍了半天队的顾客虽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于是只好到对面买些凑数,当然还有不少远道而来却发现已经卖完了的人也不愿空手而回也是选择了到对面买些的念头。如此一来,这家店的鸭子每天也都能全部卖完,嗯,很不错的销售手段。
还想说的是,对于外地人来说最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南京板鸭了。其实,板鸭并非熟食,只是以前为了方便运输和储运,将宰杀和清理干净的鸭子进行腌制,并用木板压扁夹紧,以便于装载和长途运输。是制作盐水鸭的原料。如今运输和存储都已经很方便高效了,用木板夹扁鸭子的运送方法早已淘汰,但是腌制鸭子还是不能少的,因为只有腌制过鸭肉里面才能入味。之所以现在的很多鸭子加工厂生产的熟食鸭子依然叫南京板鸭,可能是因为外地人只知道南京有个名吃是板鸭,这样称呼是为了吸引外地游客的眼球吧!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理解,但愿没有误导他人。
南京的另外一个美食依然与鸭子有关,在大街小巷里开的最多的还有鸭血粉丝汤店。这种小吃店的店面一般都不会很大,而最吸引人的是那一直在火炉上沸腾的用鸭架和大骨熬制的浓汤,汤里还翻滚着鸭血和油豆腐果。当有顾客点餐后,厨师就会抓起一把已经泡好的粉丝放入特制的深竹笊篱里,浸入沸腾的汤里几分钟,然后倒入已经放好榨菜末,虾皮等调料的碗里,再用勺子从汤锅里舀些鸭血,油豆腐果和浓汤。最后放上切好的鸭肝、鸭肠,撒上蒜末、香菜末和胡椒粉,爱吃辣的再放一点用鸭油和色拉油熬制的辣油,一定会吃个畅快淋漓。若是在来一两块鸭油酥烧饼,不贵,却能很好地满足口腹之欲。只是若不习惯鸭子身上那股比较特殊的味道,是一下子很难接受这种美食的,但是在南京呆久了吃惯了南京的鸭子就一定会喜欢上鸭血粉丝汤的。至少,如今的我就很好这一口。
在南京的街头巷尾能看到很多很简陋的小摊,一个小火炉,一口放在火炉上的大锅,围着大锅摆放着几张小板凳。锅里腾着热气的就是南京人爱吃的另一种美食,旺鸡蛋。所谓旺鸡蛋就是炕房孵小鸡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未出壳就夭折的里面有小鸡的鸡蛋。这个在很多人看来不能接受的东西却是很多南京人的最爱,且只有一种吃法,那就是清水煮熟后剥壳沾椒盐吃。
卖旺鸡蛋的人还有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不用敲开蛋壳就能够根据客人的需要准确地找出全鸡(蛋内已经长成的小鸡),全蛋(蛋内还是未长成鸡型的胚胎),半鸡半蛋(蛋内的小鸡已成型但下半身还是蛋状)。夜晚的街巷边,浑黄的灯光下,一群俊男靓女围锅而坐,蘸着椒盐快乐地吃着这似鸡又似蛋的东西,欢乐的笑声和吵闹声让旁边的不太明亮的灯光都跟着跳动起来!这情景似乎已成了南京夜晚街头的一道风景了吧。
如今,爱好新奇和追求高档的人们又开始吃起活珠子来了,所谓活珠子就是鸡蛋在炕坊里孵化至第十一天后,人为终止,拿出来给人食用。据说这个东西营养价值很高,孩子吃了能补脑子。只是在我看来就像鱼虾一样,从前没有增氧条件,鱼虾捕上来后在运往市场的途中大多已经死亡,因此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活鱼,买鱼的人也不太在意鱼虾的死活,只要是新鲜的就行。可如今,市场上几乎全是活鱼活虾,死鱼虾已无人问津。想着,这活珠子是不是也只是符合了人们要吃吃鲜活的要求吧。对我而言这种吃法似乎有些残忍了,虽然平时在吃上面不太忌口,可是却一直无法接受旺鸡蛋和活珠子,曾经也别逼着吃了一口,结果是将吃下肚子的饭也一并吐掉了,估计此生是无法享用这份美食了吧。
南京人吃东西有着自己独特的口味,特别喜欢吃腌制食品和野菜,几乎所有的肉食都可以腌着吃,鸡鸭鱼肉,甚至包括猪肚,猪肠。尽管各种科学研究,专家论证,媒体报道都对腌制食品大加挞伐,可是多数人包括我在内还是口腹之欲战胜了对影响身体健康的恐惧,对蒸咸肉,咸鱼烧肉,咸鸡(鹅)煲,咸排骨冬瓜汤,河蚌咸肉汤有着永不厌烦,永不妥协的热爱。
南京人还很爱吃野菜,菊花脑,芦蒿,马兰头,枸杞头等,都是别的地方的人不曾听说更没有吃过的。初次喝菊花脑鸡蛋汤一下子就被它的清淡,凉爽和鲜嫩深深吸引,从此爱不释口。芦蒿最可口的吃法是炒臭干或咸肉,那种有些怪但却又很香的味道想想就馋了。如今这些野菜几乎都已经有人种植了,江边的野生芦蒿几乎难觅踪影,江心洲农家大棚里出来的也少了野生的那股香味。马兰头和枸杞头似乎只能清炒着吃,这些野菜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入口时稍许有点苦涩,但是嚼几下就会满嘴清香,也是清热去火的好东西。南京人爱吃这个估计是因为这个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夏天太热且气候干湿不均导致人体内火过旺有关吧!最让人感到难理解的是这些野菜只有南京人喜欢吃,别的地方都未曾见过。因极喜菊花脑,也曾将菊花脑整棵带回老家栽种,如今老家院子的空地上已经长满了这种植物,可是除了我回家时采着吃外,无论是家人还是左右邻居都不爱吃,说吃不惯那种味道。一方水土一方人,这或许就是地域差别吧。
差点忘记了,南京还有一样很有名的美食---大碗皮肚面。说起面条估计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面条,如上海的阳春面,四川的担担面,甘肃的兰州拉面,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油泼辣子面,而在配料复杂程度上,估计没有一种能出大碗皮肚面其右。
一口大锅滚开着煮面的水,一口小锅架在大火上,舀入配好的高汤,根据需要将青菜,皮肚,猪肝,香肠,鸡蛋,肉丝,木耳中的几样放入小锅加入调料,同时抓一把面条丢入大锅里,等小锅的材料差不多时,大锅里的面条也熟了,捞起放入小锅稍微拨弄几下就倒入一个比人脸还大的大碗里。大碗皮肚面最香的是它的辣油,老板是不会将辣油放到餐桌上任人食用的,会在你点面条的时候问清楚要不要辣油,要的话是微辣还是正常辣还是狂辣,厨师根据提示放入适当的辣油,据说熬制辣油时很保密,决不允许外人看的。南京的大碗皮肚面馆还是挺多的,但是有名的就那几家,每次去吃都要排半个小时以上的队。最有名的当属新街口附近的那家,据说这种面就是这家的一位寡妇创出来的,因此在南京大家也叫他家的这种面叫寡妇面,只是店家不喜欢这种称呼,在店里你若喊要吃寡妇面,店主一定是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常常的店铺里,店铺外面的马路边都是满满的吃面的人,找个座位很难,而吃面的无论是淑女还是绅士,一边喝着冰汽水一边吃着面条,被辣的满头大汗的场景随处可见。
其实南京的郊县也有不少美食,六合的猪头肉香烂却不肥腻,入嘴即化,满嘴浓香,吃了一次就忘不了那个味道了,从此以后再也不吃别的地方的猪头肉了,还有盆牛脯,赖月饼也都很好吃。江宁的东山老鹅,上来都是一大盆,鹅肉好吃和鹅肉一起烧的土豆更好吃。高淳老街的老豆腐卤味十足,对那些吃惯了卤水豆腐的年纪大一点的人来说可是难得的美味。江浦的桥林茶干也是嚼劲十足,越嚼越香,无论是单吃还是炒菜都很叫人留恋。
去了不少地方,对美食热爱的吃货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寻觅美食的机会的。吃得多了,也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找本地的特色美食。一个地方的美食一定是不会出现在大饭店或者高档食府的,要到当地的街头巷尾,那些看着古旧甚至破落但却食客盈门的小铺子或地摊。真正的好口味一定会排队等候的,有寻找的动力有等待的耐心,才能尝到可口的美食。虽然有些地方美食可能不一定和你口味,但它依然是当地美食文化的精髓。写至此处,虽已感到饥肠辘辘,但却不会流下口水的,因为那些南京美食就在身边,想吃,随时都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