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导演佛罗莱恩.泽勒的最新力作。影片真切感人,但是孩子最后选择自杀的结局却让人感觉很沉重。17岁的少年尼古拉斯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并导致自己郁郁寡欢,影片中他的父母都对他充满爱心,尽量包容他的一切,当孩子提出想和再婚后的父亲同住时,爸爸二话不说把他接了过去,耐心的开导他 ,鼓励他适应新环境,结交朋友,带他跳舞。杰克曼扮演的爸爸俨然接近完美,外表高大帅气,事业成功,智商和情商均高,成熟有活力且口才好,极具男性魅力,两任妻子都被他深深吸引。儿子也很佩服老爸,也许内心会把优秀的爸爸做为了自己的偶像。妈妈虽然和青春期的儿子有间隙,依然无条件支持他的想法,当儿子选择离开她去爸爸的新家时,她内心极为痛苦,但依然毫无怨言的护送儿子离去。为了儿子的好转,她一次次低下头找曾抛弃她的前夫一起协商解决方案,而不是像很多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被离婚妇女为了所谓的自尊和前夫老死不相往来,她身上体现了对儿子深沉的母爱。
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影片的结局安排的却是儿子的自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这也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难道离婚对孩子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吗?那么很多现实中的夫妻所谓为了孩子而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情感貌合神离的生活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吗?
电影中爸爸在儿子死后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都是自己的错。首先不得不承认剧中他在结识新欢后抛弃原配及家庭的行为的确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和妈妈爱的产物,两个人的相爱才会有孩子的诞生,就像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的话:父母的相亲相爱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影片中父亲的离去是为了找寻他的真爱,可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被抛弃”。影片中爸爸充满真情的告诉孩子“你伤害你自己,就等于伤害了我。”,少年则冷冷的回应爸爸说:“你伤害了妈妈,就等于伤害了我。”。他的一部分属于爸爸,另一部分属于妈妈,当这两部分不再是和谐统一时,孩子会有强烈的分裂感和对自己身份的质疑,极端情况下孩子会产生离开世界的想法,因为他丧失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帮助到这样的孩子呢?这不仅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符合孩子心理和情感需要的爱。影片中的父母一直都在告诉孩子他们很爱他,但是在孩子眼里,妈妈在离婚后陷入到极度的痛苦中并不断抱怨前夫的坏,父亲抛弃并因此伤害了母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让他痛苦的根源。如果被弃的妈妈能接受现状,重拾生活的信心,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爸爸不爱我是爸爸妈妈两人之间的事,但这不改变对你的爱。而且妈妈依然有能力把我的生活过得很好。 这样的态度会帮助孩子更好的接受父母之间不相爱的事实,但不会影响到他对自己的存在感的怀疑。
少年曾努力融入父亲的新家,他帮父亲的的现任妻子找耳环,夸耀她的裙子漂亮,并主动提出照顾弟弟以便让夫妻俩可以单独相处,但可惜这一切都没有得到继母的善意回应,他们之间始终有一层隔膜。当然继母在生活上也会照顾少年,给他做饭,帮他打扫房间,也会关注他的上学情况,发现他的异常会及时提醒他的父亲关注,但是她依然从心里提防着这个外来的“儿子”。她口无遮拦的说出来的话,诸如“生了孩子对父母是灾难”以及和丈夫吵架时脱口而出的“这孩子奇奇怪怪,不知道会对我的儿子做出什么。”等言语都刺伤了少年脆弱敏感的心灵,使他逐渐感觉到在父亲的家里找不到自己的空间,只有选择再回妈妈家。最后,父母在孩子强烈的要求下,拒绝了精神科专家要求孩子住院治疗的建议签署免责文件并强带孩子离开精神医院...这一幕显现了他们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因为不忍心让孩子遭受在医院的痛苦并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孩子在回家后,在对父母有一番爱的表达后却选择在浴室里饮弹自尽,因为他内心明白:父母在一起只是暂时的,妈妈殷殷的盼望和前夫破镜重圆,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孩子依然无法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我想即使他被父母留在了医院进行治疗,也许在药物和医生的干预下他不会选择立刻结束生命,但是他内心的关于生存意义的空洞依然存在,需要很长时间的疗愈。
虽然这是一部欧洲人拍摄的影片,但是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依然有极强的情感触动并具有现实意义,从这点而言,不论文化如何,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离婚对于有孩子的家庭的确是件很慎重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影响巨大,需要父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