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定义悲剧,是冷淡的色调下催人泪下的故事,还是舒缓悲情的音乐下令人惋惜的人生?
看客将自己定义的悲剧往往融入自己脑海里想象的生活,意念里承受不了的开端过程乃至结局的心情,强加给故事里的人。
可是悲剧和幸福一样,是个不同角度不同解读的主观词语,而《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所谓被定义为“悲剧”的故事,其实不然。
《海上钢琴师》是以讲述人麦克斯回忆中的1900和现实中麦克斯追寻1900下落两条主线交叉进行,时空的穿梭将我们带入1900的人生,这个被遗落在贵族船室的弃婴,被好心的煤炭工发现并且收养,煤炭工养父外表粗犷,内心单纯,让1900有了相对完整的童年。
可是1900八岁时,煤炭工因为意外去世,他再一次成了孤儿,悲伤之余,他却意外的在唯一可以寄托感情的钢琴上展现了天赋,还因为音乐结识了小号手麦克斯。
从未走上过陆地的1900因为对一位上过船的姑娘产生了感情而准备,却在走上舷梯时产生了恐惧,林立的高楼,弯曲的道路让他害怕,最后毅然决然的返回了船上。
不久爆发了战争,1900所在的船因为年久破旧要被实行爆破,麦克斯也在这时寻找到了1900,并且极力阻止,却被拒绝,最后船与1900一起在麦克斯眼前被爆破,消失在了茫茫的海面。
心甘情愿不为“悲”
到底什么样的命运算得上喜?腰缠万贯,还是名利双收?什么样的命运又算得上悲呢?一贫如洗,还是声名狼藉?
其实命运不应该是在我们死后,别人给我们的按照通俗的标准给的或喜或悲的评价,而应该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所喜欢的,所需要的,哪怕到生命的尽头,也无怨无悔的心态。
1900的命运结局在许多人看来,应该是悲剧的结尾,幼儿被遗弃,生活在底层,又失去亲人,英年早逝,可是在1900的世界里,被遗弃后他拥有了更好的爱,失去亲人后钢琴给了他平静温暖甚至激情,选择和船一起消失也是自己找到了最后的归宿,所以在旁人看来他惋惜而又悲惨的命运,其实恰恰是他人生最好的过程和结果,而1900也是这忙碌又复杂的世俗之外,最清醒和幸运的人。
正如1900对麦克斯说的:“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唯独没有尽头”。
而这个没有尽头的地方,不仅仅是他眼中的那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可以无限引申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我们每个人看似过着普通的,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平凡的生活,但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世俗蜿蜒的路,复杂的情所累,让我们不得不为了剩下的几十年漫长人生而承担着,奔赴着,但这是我们逃不脱的命运。
相比之下1900就绝对算是幸运者,一个能看到尽头的客轮,永远不会变换的地点,一架在自己手中跳舞的钢琴,客轮就是他脚下的沃土,是他的家乡,是他的地球,而这个“地球”,小得多,也简单的多,所以1900的人生,单纯的多,朴素的多,满足的多。
而这个把生命绑在客轮上的钢琴家,也一定会和客轮一起消失,这是悲剧吗?不是,这是一种应该自然发生的事,对于1900来说,一定觉得心甘情愿,理所当然。
掌控人生不为“悲”
生活在世界上,大部分人其实都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他们或是顺流而下,或者被打磨的珠圆玉润,适应不代表喜欢,而这是社会的洪流下我们必然所要做出的改变,是我们踏进“上帝的琴键”,必然要弹出的节奏,如果你是那个错的音节,定然会被淘汰。
而1900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其实很幸运,因为有机会去选择是否掌控还是冒险,
“琴键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琴键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琴键,我又怎能在这样的琴键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琴键啊!”
这个在音乐上极具天赋的钢琴家,没有过目标的努力就能超越许多练习多年的人在钢琴上行云流水,如果把他放进陆地,那定是那许多人,成为焦点的存在,可是他却志不在此,他用钢琴寄托感情,排解寂寞,对那些来帮助他成名的报道毫不在意。
真正触动他心灵的就是当他为了一个心动的女孩走上舷梯的一瞬,那个让他无法掌控的世界令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而他这时候也猛然的意识到,女孩属于那个让他恐惧的地方,那个让他未知,不敢掌控的地方,而这种恐惧,已经盖过了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所以他放下了自己懵懂的春心,也放下了对大陆的探索,他“懦弱”的选择了不踏进那片没有尽头的“琴键”里,而这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行为,又何来悲剧之说。
许多人看完这部电影的评价都是“故事悲伤,潸然泪下”,可是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主人公1900 ,他其实是有自由的选择,而自由的选择无论东西,定然也是顺心遂意,哪怕他放弃了心仪的姑娘,放弃了远方的世界,可是这种放弃和他的所得被权衡轻重后,怎样也不应该被称为错过。
客轮是他的陆地,大海是他的归宿,他生活在让自己踏实的陆地,演奏着让自己喜欢的钢琴,归宿到属于他的大海,这又何谈悲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