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教学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教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1、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个动作、教授每个动作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教授出优秀学生的教练,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所有“武术教练”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教学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
4、创新。“教学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的教练一直是武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如李小龙在搏击方面的创新,李连杰在武术表演方面的突破,他们让武术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一切武术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教练在传授武术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武术教练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教学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武术的品质灵魂。因此武术更需要教学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江南武馆一直坚持“教学精神”,依靠信念、信仰,看着动作质量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学生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很多武馆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教学精神。
所谓教学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武术教练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教学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武术教学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学生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学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教出打动人心的一流武术。与教学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国搏击存在大而不强、动作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教学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