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有一句谚语,Think before you leap. 中文通常翻作“三思而后行”,字面上的意思是“跳之前先想一想”。在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忽然脑子里冒出这句话,觉得还挺贴切的。
关于跳槽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了,比如跳槽的目的、方向、offer选择,但究竟要不要跳,时机是否成熟,很多时候真的想清楚了吗?读者Q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其实前段时间A也有过类似的念头。
工作就像升级打怪一样,虽然每一级的怪物在变强,但你也一直在拿小怪练手赚取经验值啊,总有一天会忽然发现,以前怎么也打不败的怪物,也就那么回事儿。
比如去年刚开始换新的领域和业务时,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找不到感觉,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搞不定,总是夹在中间别别扭扭的状态。
人都是会不断微调校正的,几个月之后琢磨出规律,大体知道哪些尝试有用,能用较少的力实现杠杆效益的最大化,哪些吃力却又不讨好,开始渐入状态,到后来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时间久了,觉得更多的是一些routine的工作,毕竟也不是一直都有大怪物可以打,学习曲线开始变得平缓,正点下班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对自己的现状不太满意,确实有想要做出一些改变的念头和冲动。(看出来了么我就是劳碌命)
虽然没有跳槽,但还是找了一些内部的机会接触了解,包括约别的部门的mentor去聊困惑,绕不开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想要换工作?希望通过换工作得到什么?
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整理出一份清单,帮助自己分析现状,理清头绪。在和Q的聊天中,我也问了对方类似的问题。
1/ 希望通过跳槽达成什么?
无非就是钱和机遇。
钱的话,如果现在已经在升职的积累阶段,需要考虑涨幅是否值得放弃现在积累的成果,是否有耐心等,能够接受的最长时效是多久。
职业生涯早期的时候,比钱更重要的是机遇。如果有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机遇,自身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那当然最好了。
2/ 可以预测的一两年内,是否有希望升职?
这一条结合第一条,能够接受的升职前的准备期是多久,给自己留的时间底限是什么时候。如果到了自己预期的时间点,leader还没有释放信号,就不必再瞻前顾后。
如果有职业天花板,升职无望,leader都万年不动,你又追求职业发展的话,只能通过跳槽来达成。
3/ 跳槽的话,希望做什么?
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或者和现在有哪些不一样的尝试。
管理经验的积累,工作责任的scope变大,建立完整的知识模块,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带你去最终想要去的方向。
比如以前没有带team,跳槽希望可以带team。以前只负责一个品牌,换工作的话负责范围变大。以前做市场,现在做销售,长期的职业终极目标是要做高管,所以有目的地积累不同领域经验。
和一个mentor聊天,对方多次在上升期的时候果断放弃,激流勇退,然后重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老板和同事都觉得不解或惋惜,只有Ta自己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是创业,每一份不同的工作都是为了补全自己的知识架构,为最终目标服务。
4/ 如果暂时不跳,留下来,替代方案是什么?
既然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多是钱和机会,如果暂时找不到非常理想的工作,完全可以在现在的工作中想办法尽可能获取。
是否可以和老板提出涨工资?机会上的话,可以开诚布公地和老板聊一聊自己的职业发展,表示自己希望能有更多的一些机会。
如果比较难的话,可以从小的容易实现的方面切入,比如负责重要项目比较难,就可以申请参与;比如带team暂时不现实,就可以申请参加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训。
5/ 目前是否已经把工作上的业务吃透了?
如果两个人做着差不多的工作,一个只了解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跳槽的价值肯定不会有全盘了解的人价值高,多出来的这部分其实就是别人觉得你更加专业而产生的溢价。
不仅是自己当前的工作,最好能清楚地知道整个团队的工作内容及业务方向策略,上下游接洽方的工作流程,更大业务板块的构成和占比等等。
6/ 在这家公司还有什么没学到的?补齐知识架构和体系,需要多久?
想象一下如果下周就不得不离开这个职位,会有哪些地方觉得遗憾,还没有好好利用公司资源学到手的?
一些觉得似懂非懂,了解得不是很清楚不够扎实的部分,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或功能,这些都是可以去补充学习的领域。
7/ 为下一份工作还有什么要准备的?
同样,跳槽其实不难,难的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下一份工作。是和现在差不多只是换了一个平台,还是目的明确抽出时间查漏补缺寻求更好的发展。
思考完以上问题,分析完现状之后,发现目前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一定值得跳槽的理由。
虽然短期内来看业务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项目去做,但是因为开始带人,所以正好可以积攒一些管理经验,所以还算是有持续学习新知识的部分,并没有原地踏步。
所以综合考虑了这些问题之后,暂时不考虑跳槽。同时也借机和leader申请了一些公司针对manager的培训,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好这个机会,先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