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有什么样的症状呢?”“那痰湿体质的我,应该怎么办呢?”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湿邪”到底是个什么鬼?
首先“湿邪”是一个“粘人鬼”,因为它几乎很少单独行动,不是在阴雨天与“风寒”夹杂而至;就是在火热的美食助攻下,攻陷你的脾胃,变身“湿热”之邪。
再来,湿邪还是一个“善变鬼”,脾不运湿,水液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留而为饮,积而成水。“湿、痰、饮、水”,这个“善变鬼”它说变就变。
既然湿邪这么粘腻又善变,我们就一定要想尽办法赶走它,所以接下来,我们仔细聊聊如何帮助小儿“祛湿”。
痰湿困脾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口淡不渴,纳呆便溏,头身困重;或身目发黄,其色泽晦暗如烟薰;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叫宝宝起床都特别“难”叫醒难,起床难,精神起来就更难,那么就有可能是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便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如果排便时间很长,有粘在马桶上的状态,一箱水不能冲干净,那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如果宝贝还在穿纸尿裤,那就更方便了。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的软便俗称香蕉便。如果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泄不成形。
3洗漱时:看舌头
刷牙之前可以看看孩子的舌头,舌象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体状况。如果舌体是胖胖的就说明体内有湿了,如有再有些白胖那寒湿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最后再看看舌体的两边,如果是像锯齿一样的感觉,那就是齿痕舌了,代表湿气已经停留在机体一段时间,脾脏拼命工作已经有些疲劳了。
温化寒湿的小办法
✔寒湿症状较轻,只有舌苔白,口淡的宝宝,可以每日服用3克陈皮煮水,日常饮用。
✔寒湿症状+没食欲=山楂、炒麦芽、炒莱菔子。
✔有寒湿的舌象,出现没有食欲的症状时,可以开始给宝宝煮三子茶(山楂3个、炒麦芽3克、炒莱菔子3克)煮10分钟,代茶饮。
✔寒湿症状+腹痛、腹泻=痛泻要方。
此症肚子咕咕作响,肚子痛,痛后就需要去厕所,排便后肚子痛就自行缓解。痛泻要方组成:陈皮4.5克,白术9克,白芍6克,防风3克。(以5岁孩子为例)
✔寒湿症状+厌食、恶心=香砂平胃散。
✔寒湿症状,宝宝出现突出的不爱吃饭,喂饭就容易恶心的症状时,可以选择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的香砂平胃散。
✔寒湿症状+脾虚=香砂六君丸。
✔寒湿症状,出现齿痕舌,肚子胀不消化的症状突出,时常便溏的宝宝,可以服用一周的香砂六君丸。
洗脚水里加点料
材料:生姜、花椒。
这个操作就很简单了,在准备洗脚水的时候,可以随时拿5、6个花椒,切2、3片生姜放到锅里稍微煮一下,兑到洗脚水里泡脚即可。最后就是关于儿童是否能长时间泡脚问题,我觉得学龄前的儿童足弓没有发育成熟,不建议每日长时间泡脚,寒湿症状消失就可以停止了。
茶饮篇
每到玉米丰收的季节,我在市场中就会看到,上了岁数的叔叔、阿姨们在玉米摊上收集玉米须,我在心理默默的给他们的行为点了个“赞”,我知道他们一定是给有糖尿病、高血压的家人准备的,因为玉米须具有调节三高的作用。
而实际上玉米须煮水,给宝宝喝也是利水祛湿的好零食。
玉米须是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又名玉麦须、玉米胡子、玉米花须。
该药物始载于《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玉米须,味甘平,归膀胱肝胆经,其性甘淡渗泄,功专利水渗湿,还可利湿退黄,单用玉米须煮水即可。
外治篇
脾是生痰之源,湿气为患与脾定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今儿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足太阴脾经”上的祛除湿邪的要穴---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合穴五行属水,更是祛湿的要穴。从“阴陵泉”的命名上就可以窥见一二,“泉者水也”,此穴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
取穴方法:采用坐位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每天用手指按揉此穴,每侧10分钟左右,如果体内有湿,按这里会有轻微的胀疼,可以从轻柔的手法开始,逐渐增加力度,但是要坚持,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孩子的配合度会越来越高,这也是说明孩子湿在慢慢消退哦。
来源:中医罗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