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乡间的小路是坑坑洼洼的,像黄牛的脊背起起伏伏,这条小路联接了村里各个小组,经过了小卖部和学校,也通向我儿时憧憬的镇上。平时,我和村上的小朋友,迎着清晨的曙光沿着这条小路去学校,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校园里传来郎朗的读书声,充盈着整个村子,沿着小路飘向远方。
下雨,小路变成了考验我们体力和胆量的战场,穿着高到膝盖的大人雨靴,艰难的走在小道上,既要防止踩到泥窝,还要防止滑倒,平时短短的几百米的上学路,一下子感觉非常漫长。等太阳放晴,泥巴变得柔软,经过车轮的反复碾压,是我们最天然的橡皮泥,女孩子捏出娃娃、房子,男孩子用它做成盆状,相互比赛看谁可以摔得响。
上了中学,去的地方也离家乡越来越远,不过家乡的小路都是起点。高三那一年,听村上人说,乡间的小路要铺设成柏油路了,全村人都非常高兴,随后一车一车的大石头拉来倒在路上,乡间的小路变成了石头路,大石头横卧在路上,比原来的土路还复杂难走,我骑着大号的加重自行车到县城上学,单程40分钟,一路颠簸,车头几乎不受控制的按照车辙前行,我只有握紧手把,用力猛蹬,路况犹如高考前的各种题目一样曲折困难,天一热,衣裤全部湿透,粘在身上,湿哒哒的很难受,经常骑在路上,脑子里还想着让自己不解的题目,远望着这条小道,感觉犹如自己的处境一样迷茫。
天不负勤苦,经过紧张的复习终于考入大学,家乡的小路也铺上了柏油,平整黝黑,像秋收后翻整过土地,得知自己被大学录取之后,我破天荒的和几个同学小聚了一下,回来的时候蹬起自行车虎虎生风,有点“春风得意马蹄轻”的感觉了,那是一个快乐的暑假,那是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
再后来参加了工作,现实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找工作不易,工作起来也不轻松,且相距家乡千里之遥,一人在外漂泊打拼,其中心酸只有自知。等我第一次领着薪水的时候,也是马上要过年回家乡的时候,虽然工资不高,但回家还是买了不少东西,坐着三轮摩托车回家,心是迫切的,身是困顿的,忽然发现这条路也被雨水和车辆变的再一次坑坑洼洼,远看着家乡也突然感觉熟悉而又陌生。行走在家乡的小道已经快到了晚上,暮色沉沉,远方的群山和田野织就一副浓墨的朦胧画,苍苍茫茫,将我罩在里面。
农家子弟有着像野草一样的坚韧和适应力,后来一切也就安定下来了,只要扎根在一个地方,再贫瘠的土地也能想办法吸收养分,各种人生大事也就一一而定,成家、孩子,事业也逐渐的顺利了起来。再次返回家乡的时候,路已经重修了,铺成了水泥路,路面光滑,很多上下坡都做了平整,更易于车辆通行,乡间的小道由于车辆的增多又显得窄了一些,但依然还是那样的静谧而安详。
年底将近,又要再一次走家乡的小道了,心情既激动又复杂,家乡的印象也变得既亲切又陌生,乡间的小道会不会再变样呢,道边的风景有变化么,家乡的人儿还认识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