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复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其中一章的内容是关于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感慨学习其实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第二遍,我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可能比学习内容更重要。
看书看着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期,说起来,都觉得很搞笑。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胖乎乎的女老师,姓徐,她家和我姥姥家是一个村的,凭着这一层关系,徐老师对我格外的照顾,每年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的时候,总会给我找个角色给塞进去。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有一年要跳《小燕子》这个舞蹈,我愣是和别人错着一拍,以至于最后连徐老师都没有办法了,只能让我扮演其中的小燕子,一个多出来的形象。
徐老师不是科班出身,当时对学生唯一的办法便是考不好便要打手板,我每次考试都得挨上几个。每次的作业都是有规律的,今天讲了的课文里面的生字写10遍,并且要组两个不一样的词。第二天的作业便会是昨天的生字生词加今天的生字生词,等到了周末的时候便成了一周所有的生字生词抄写10遍。现在看来也并没有多少,可那个时候的自己打心眼里厌恶了这样的作业,乏味的抄写,最后都是在周日晚上临睡觉前才能草草写完,甚至有的时候都写不完,以至于周一到校后挨手板。
隔壁班的班主任是胡老师,胡老师是出了名的厉害老师,这个厉害不紧紧是指她的严厉,更多的是她的教学方法。胡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生字抄写两遍,组两个词,但有一个要求是要认真写,写的要好。
在后来小升初的考试中,胡老师的班是考上重点班最多的班,而我们班一个都没有。两个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效果。现在看来,胡老师班上的同学大多是一路上大学、读研的节奏,我们班上大学的都没几个,更不用读研的。
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世界是新奇的,简单乏味的重复抄写只能让他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以至于在写作业的时候养成敷衍了事的习惯。而胡老师的适度原则,让学生既能完成了作业,学到该学的东西,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忘了说一句,胡老师班上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每个人的字都写的很漂亮,这也是受益于胡老师的作业,求精而不求量。
一种学习习惯不是简单的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这种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态度,而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不得不说是格外重要的。
事到如今,我不是在埋怨徐老师没有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只是客观的觉得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学习内容更重要。现在我开始刻意的让自己把以前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坏习惯慢慢改掉,也许有点难,不过终究要比不改强的多,不是吗?
Ps:从小没有学过正确的握笔方式,以至于读了这么多年书,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一直都知道,却懒得去改。上个学期决心要改掉,强行让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写字,练了一周之后,虽然还不大习惯,但已经初见成效。现在看来,那些想要改掉的习惯还是可以慢慢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