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使用思维方式其实是从小被教育出来的,在家长老师的权威性教导和考试指定的严格规范下,我们眼中看到的是标准答案和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大脑思维就变得麻木,思维受到了限制,主动思考的能力随之退化。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最先做的就是上网搜索,输入问题,可以得到各种答案。而答案很多,若是给的答案不对时,进而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同时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是爆炸式的,这些信息我们不可能全部记住。当记不住时,就容易散焦,丢失掉真正的答案。而提前知道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只有提问能让我们的注意力恰当地聚焦,因为答案很多,能记住的只有问题。
在这个时代,提问比答案更有效果。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思考一个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要提出什么问题,用5分钟时间找答案。”
01 提问比答案好的三大原因
1.提问能防止知识折旧
第一个理由是,知识迭代周期变短,答案只是阶段性正确,所以,相比答案,好问题变得更重要。
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缩短为30年;20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进入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 也就是说,你三年前学的知识,现在已经没有用了。
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所有答案都在不断被挑战。或者说,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阶段性的正确。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再是答案,而是好问题。
所以,提问是一种绝佳的学习手段。
2.提问是更好的沟通方式
在会议或者沟通环境下,提出好问题可以形成共同的聚焦点,更高效地达到沟通目的。
在年终总结会议上,总会有人做总结演讲时是在记流水账。从时间线上,讲自己每个月做了些什么;从事件上,今年做了多少事情......最后花个两三分钟把自己今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带过。重点不突出,年底的升职加薪估计也没有自己的份了。
以后做汇报或者上台演讲,尽快用30秒钟的时间做完简单的介绍,然后提问:“不知道大家对......还是......感兴趣?”“大家最主要想知道的是哪几个方面?”
一旦问题被提出,你就重新把控了全局。
所以,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3.提问是更好的管理方式
在与人协作的过程中,提问能增强他人的参与度,管理他人的行动方向,变被动为主动。简单来说,“提问”,然后获得答案的方式,能提高一个人的参与感。
参与感是现代管理和运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的95后员工更看重的三样东西,就是自主、精专和意义感。但是刚刚入职,哪里来那么多自主性?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有很好的提问能力,通过你的问题,员工能自己把事情想明白。那么,你的事就变成了他的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爱做”的心理改变。
比如,当你给出“起个好标题”的任务时,大家都不想主动去做。那我们换一种方式,如果是“我列出3个标题,大家来评价一下哪个更好?”就有点意思了。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家的参与感,还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所以,提问是一种管理他人的方式。
在注意力稀缺、知识爆炸的年代,提问是管理注意力聚焦答案的方式;在沟通中,提问是把握双方节奏,掌控全场的方式;在管理上,提问是让大家的脑子都参与进来,共同协作的方式。
02 好问题的定义
好问题的背后是好思路。当问题带有自己的思考路径时,对方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便于检索自己的记忆,如此才能更好地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1.清晰
一个好问题一定是清晰的,不使用词句本身就存在歧义或模糊化的问题,让人听了产生不同的理解,回答的答案容易偏离问题本身的意思,自然自己也难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如“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换成“怎么样才能实现月入过万”会更具体清晰。
同时涉及到相关背景是,要尽量提供充足的信息,被问之人更容易针对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解答,而不是做重复性的答复。
所以提问时,要尽量用他人能理解的、具体的清晰词句,必要时提供背景信息。
2.简洁
好问题一定是简洁的,一定不是拖泥带水的,且是接二连三的问题。好的问题一定是简单有力的,引发人的思考,这就是简洁。
3.有用
什么叫有用呢?有用的问题一定是指向行动的,当我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我一定会行动起来。
有用的问题首先不是能网上搜索到的,不然不能让回答之人体现出本身的价值出来。
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已有的答案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去提问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时,会大大提高被问的人好态度,他提供切实有用的答案会,会认为自己是属于1000美元中那价值999美元的一锤。
好问题的三个标准:清晰、简洁、有用。好的问题同时能帮助你快速拿到信息、增加多元观点、优化决策。
03 解决难题的三个问题
难题是现状与期待的差距,答案是用来解决难题的,是被创造出来的,而创造是一个组合性思考的过程,要用提问进行不断探索挖掘。
1.提最好结果问题:这个事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在生涯咨询开始的时候,咨询师最喜欢问的问题:“假如今天一个半小时,我们能收获到最有价值的结果,你觉得那会是什么呢?
那如果你要做项目时,可以问自己:“如果这个项目有一个最完美的结果,那会是什么呢?”
以结果为导向,为解决难题,想要得到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能减少探索过程中可能走的弯路,并且为解决难题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
2.提下一步问题:你会为这个事情做些什么?
如果你会使用这个问题,基本上就算半个咨询师了。因为不管别人说什么,比如说别人抱怨、说任务好难,或者说遇到一个问题想不通,你都可以跟他说:“你说得很好,那么下一步我们能为这个事情做些什么呢?”
“哎呀,我不会做。”
“很好,那么下一步我们能为知道怎么做这个事情做些什么呢?”
“嗯,可能我可以去问问那个人。”
“很好,那么下一步你能为问这个人做些什么呢?”
......
只有在不断地重复这个问题,人就会慢慢地展现出遇到难题的清晰的计划,并且为最开始的最简单的第一步,行动起来完全没有障碍。
3.提目标检测问题:你怎么知道自己做到了?
很多时候,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却不知道怎么检测这个事情做的结果如何?在没有动手之前,可以问自己说:“什么情况下,能知道自己做到了呢?”
比如说,我要读完一百本书,很好,在什么情况下,我就能知道自己读完了呢?
这些问题会倒逼去思考这个事情的结果。在这种问题,叫目标检测法。
而检测问题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你从答案中得到了什么有效信息?如果答案含糊不清,那么就应该从自己的问题反省,是否你问得不清不楚呢?或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
小结,提问是解决难题最好的组合方式,是大脑里的搜索引擎。而要让大脑动起来需要提三个问题:最好结果、下一步行动和目标检测分别是什么。当你在提出这些问题时,大脑中的链接就开始发生,答案就慢慢浮现出来了。
04 用提问脱离内在逆境
每个人都同时面对内在和外在的战争,很多人只关注外在战争,而忽略内在的部分。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自我对话,在我们的脑海中都会有一个声音,有时候,它只存在内心,有时候,我们会脱口而出。
在人类的基本情绪中,人的负面情绪占绝对多数。因此在自我对话中,我们呈现的更多是消极的。当你学会了管理自己对话系统时,你就有机会赢得自己的内在胜利。
改变“自我对话”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这个消极对话中,最有效的技巧,依然是“觉察”、“安抚”和“提问”。
1.觉察接纳自己
当注意到自己内心有负面消极的弹幕等这样声音出现时,可以试试思维暂停技术(thought-stopping)。思维暂停技术是一种认知干预措施,可以中断反复出现的思维,防止其升级为过度的反省。
想像一个停车标志或其他能引起共鸣的东西。当注意到自己的消极想法时,画一个停止标志,以免过度沉溺于消极想法。
关注自己的感受而非消极想法。可以对自己说“在这个当下,我感到痛苦。”“我感到很受伤。”或者“我感到胸口发紧,很不舒服。“
无论是所经历不幸的童年,还是其他,我们自己都不是独自承受着这些苦难。因为其实很多人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消极和痛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察觉到自己负面消极的弹幕时,我们首先进行察觉接纳,不要成为对立面,而是共存的。
2.安抚:做自己的好朋友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演讲水平一般,但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最后失败了。你也许会说:“不要紧,加油,你已经很好了。”或者“我觉得只要参与了,就是一种胜利。”
但换到自己身上,如果自己参加比赛,然后输了呢?你可能就会对自己说“你看,都说了肯定会输的,让你别去非要去,自取其辱!“
我们懂得安慰、陪伴和鼓励自己的朋友,却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理弹幕,说得比谁都狠,我们的心理弹幕是被以前的重要他人霸占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做自己的好朋友,重新接管自己的弹幕系统,懂得鼓励、陪伴,甚至激发自己。
心理学教授伊桑·克罗斯( Ethan Kross )说,当人们将自己当成好朋友来看待时,会给自己一些客观、有用的反馈。
因为我们对自己都是很残酷的,所以要用“你”,比用“我”好。
下次对自己说话,可以对”好朋友“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在这时候不要惊慌,先稳下来比较好。”
这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心理的位移,让自己脱离习惯性的负面弹幕。
3.逆境中的自我提问
我们大脑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消极弹幕?那就是自己把事情做砸了的时候。
如今天准备做一个事情,结果事件结束以后,目标远远没有达到,连60%都没有。
看看自己的敌人是怎么说话的:
“我做错了什么?”
“哇,好多,千头万绪。”
“那么,谁该为此负责呢?”
“张三李四王五,还有那个谁,都需要负责。”
“那为什么我没有做到呢?“
“还不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行、水平不行,眼界不够,学的不够快,而且还懒。”
“那为什么能力不行、水平不行,眼界不够,学的不够快,而且还懒?”
“哎呀,我从小就这样。”
“那有什么后果?”
“我的天哪,那后果可严重了,明天都不好意思上班了。”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自我对话的,我做错了什么,关注于缺点;谁来负责,推因于外;为什么没有做到,回溯童年;有什么后果,后果很严重。如此这般的敌人化对话,把事情灾难化。
在咨询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来访者会因为对自己太过严苛,甚至于将自己批判得体无完肤、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时,咨询师需要帮助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在恶霸”。通过自我激励型的好朋友对话,减缓来访者的焦虑、抑郁,以及压力反应。
那什么是自我激励型的好朋友对话呢?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花10秒想一下最近做砸了的小事?然后根据以下四个问题提问,一边提问自己一边用第三人称进行回答。
“在这个事情中,你经历了什么呢?”
“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你哪些地方做的还不错?”
“你如何让这个经历成为转机呢?”
有时间的话,把四个问题写下来,遇到消极的自我对话弹幕时,进行一一回答。一定不能用敌人式的盘问法,用第三人称,尽量做到客观,避免恶性消极的弹幕。
小结,当察觉到弹幕只是一个事件或者消极情绪时,就已经有机会跳出困境;然后通过第二人称安抚自己,再通过四个问题用第三人称正向回答。
问题的产生都因为现状与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能解决的方法答案很多,只是并不是每一个都合适且会去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去解决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的无硝烟的战争。
今日精进
你的问题通常都是如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