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老家服侍母亲期间,有些意外收获。由于母亲一冬天长时间在异地度过,加上母亲是一个不大习惯与不熟悉的人进行联结的人,所以,整个冬季基本上处于一种闭关状态。
与人联结少了,人内心的好多情绪必然就会不断淤积。加上老年性脑梗,所以春季刚一到来就反复出现身心状况,人很快就衰弱了。为了帮助母亲从生命的源头上汲取一些能量,于是那天母亲输完液之后,我决定带母亲去舅家住一晚,因为舅家除了有母亲的亲人以外,巷子里还有一些老房子,可以帮助母亲回到儿时的记忆里,这样就可以让母亲与自己的童年取得联结。
果不其然,母亲来到舅家之后,精神状态立马好转,与舅母、舅舅说了好多话(能够开口好好说话真的是一种生命疗愈),身体康复得很快。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是,老人年迈之后,不只是要单纯追求所谓的幸福生活,可能还需要时常从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汲取一些生命能量(连老师称为“原发力”)。这样,才能不断焕发出一些生命活力。
还有一个启发是,关于叙事地图的概念。从舅家返回老家县城快要进城时有两条路,一条是大公路,但绕的比较远。另一条是从一个城边村穿过,路程会近很多。我驾车有一个习惯,比较喜欢不断探索新路子,加上这条路比较近,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村里的路总是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第一天经过时还畅通无阻,第二天就由于村民施工被堵了。怎么办?返回去走公路,还是继续在村里找另一条可以走的路?我选择了后者,因为,第一,我比较喜欢探索新路,第二,我相信一定会有另一条路可以将我带出村子。第三,我不愿轻易否定自己做出的选择。
于是,我开始掉过车头在村子里一边缓缓行进,一边寻找出口。现在的村落,行人越来越少,偌大个村子走了好长一截儿路,才遇到一个人。于是,我问“向导”要如何走,才能进县城。那位“向导”口齿不清地说:可以(可能有脑血管病后遗症)。虽然表达不清,但我相信他说的话。于是,我带着对那位“向导”的相信(其实是自己内心有一个相信,就像当年哥伦布相信大洋深处一定会有一个新大陆一样),并按照自己的理解继续向前探索。
最后,终于绕出了村子,但摆在眼前的是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而且前面有一个大水坑,要继续往前走?还是返回去走公路?如果返回去,虽然轻车熟路,但显然不符合我的习性。就算泥泞,就算颠簸,也要前行----我喜欢探险,退回去,我会不甘心的。
于是,带着兴奋与不确定,我继续前行。车子开进水坑时,才发现水坑挺深的,似乎发动机下半部分都被淹没了----好刺激。砂石路虽然确实颠簸,却很有感觉(就是辛苦了车子)。就这样,坑坑洼洼、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最后,终于找到了进县城的公路。
这个探索的历程,仿佛是自己这10余年来学习叙事、学习心理学的历程。脚下本来有坦途可以走----凭自己的能力在单位里面好好干,也可以得到主流认可的东西,如,物质、职务等,而且根本不需要那么费力(十余年来,自己确实付出了好多好多)。但,那不是我喜欢的,虽然那是一条被好多人踩得油光油光的“阳关大道”。虽然我选择的心理学之路,路途艰辛、路程遥远、行人稀少,而且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正因如此,我才收获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成就感,还有一路上的征服感(征服自己年轻躁动的心与心理学这匹千里马),这样的感觉在主流的道路上是不可能体验到的。
其次,那天的探索之旅,也是我在咨询中的一贯表现。我在咨询过程中同样不喜欢走寻常路。好多的咨询过程,都是自己一边探索、一边创造出来的(却也尽量把握叙事的基本精神与态度),经常体验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