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青阳渡 晋·乐府
久不回故乡,我最不能忘怀的便是故乡的那一片荷塘。
那时的我觉得莲子是最好吃的东西,一入夏,就心心念念地盼着。出了屋,往东边走,穿过几处田埂,就能望到一顷碧荷。
所以儿时背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时,我很快能够理解和记住,因为那都是眼前的事儿。长大后想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会抿嘴偷笑,知道说的就是自己。农活推给哥哥姐姐,我是偷懒贪吃又爱玩的那个。
我经常在荷塘边走着,因为不会凫水,便不敢靠太近。耐不住烈日炎炎时,会就近采一片荷叶当伞撑着。好奇地看着荷叶上的水珠,觉得十分晶莹剔透。
看到岸边有被丢弃的荷花,小小的心灵会感到惋惜,捡起来把它们在放入水中。
莲蓬已经慢慢长出来了,嫩黄嫩黄的,四周有像流苏一样的须。小伙伴们教我玩一种游戏:用莲蓬当溜溜球玩。(当时他们都不知道溜溜球为何物,已经自己发明了)他们给我采来了带须的嫩莲蓬,将柄去掉,只留下小小的一头,缠上线,绕十几圈,线头缠在手指上,手握着莲蓬,最后一放,莲蓬带着须迅速地往下旋转,十分漂亮。
莲蓬成熟时,我非常兴奋且满怀期待。不过大人们并不是像诗词里写的那样泛舟采莲,而是几位邻家的叔叔或是哪位身体好的婶婶穿着深靴,下入荷塘,而且还不能多采,因为不是我们屋的。
当时爸爸在外工作,妈妈身体不好,我们家没有人能满足我吃莲蓬的愿望,我只能去各个邻居家蹭一点。也许是吃到的比较少,在童年时代愈显珍贵。
高二时回乡办理身份证,没寻到机会去看荷塘,临走时在当地车站买了两个莲蓬解馋。可是吃到嘴里时,已经没有儿时那种甜滋滋鲜嫩的味道。我十分纳闷,想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直到我读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里写到的一段: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读到这段时,产生了不少共鸣。自己的想法与感觉,被大师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心生钦佩也着实开心。
而我把自己常用的社交软件网名取为“梦回荷塘”的灵感来自于周邦彦的一首《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我亦何尝不是梦入芙蓉浦,每每看到与荷花相关的,便会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是啊!故乡遥,我年幼且身无盘缠,何日可归去。便想着用“梦回荷塘”时常提醒自己:我是从哪里来,爸妈想落叶归根于何处。
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知道我的故乡一直在等我,不来不去;那片荷塘也一直在等我,不悲不喜。
借用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