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呈现
三年级儿子,近期班主任打电话给我,反应了几个问题,让回家好好管管:
1.下午体育课上要选拔运动员,正准备让学生跑的时候,隔壁班老师过来打招呼,说他们班的学生一起跑,两个老师在说话,耽搁了几分钟,也就几句话的功夫,我儿子就忍不住了,说“什么时候能跑呀!”他这一行为让老师很恼火,老师说,怎么别人都能安静的等,就他抱怨。
第二天班主任又反馈,说他在体育课上,又在说***长那么长的腿却跑得那么慢,白长了这样的话。
之前的一次体育课上,也是同学分组跑步,有个同学在他那一组跑得落后了,我儿子就说**跑倒数第一,两个人还打了一架。
2.有一天老师让他在办公室补作业,另外一个班的另外一个同学也到老师办公室来了,可能这个同学是他熟悉的同学吧,他张口就问:“你怎么也到办公室来了呀”。老师很不高兴,觉得哪个学生到办公室来不很正常嘛,我当老师的做什么事儿还需要跟你一个学生解释吗?!
二、家长求助
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我孩子为啥这样呢,内心需求是什么呢?我在教养中犯了什么错误导致他有了这样的行为?请大家给我支招,谢谢!
三、专家支招(海勇导师)
孩子当众这种表达方式无非两种原因:
1.一个是要获得关注认同。
2.一个是用攻击表达亲密。
先说第一个,获得关注认同是孩子内心里的一种本能需求,他要借助这种另类或者极端表达,引起被看见、被赞美,懂得这点的家长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看见和赞美。不懂的家长和老师就会很容易怼回去,或者批评,狠狠地批评甚至惩罚。
再说第二个,用攻击表达亲密,这是一种很深的爱,只是我们很多时候理解不了孩子,这种“攻击性亲密”不仅在孩子这里,在成人之间也很多。他们不会表达爱,所以就经常用挑剔、批评、指责来表达。懂得这一点的家长和教师,就会直接表达感谢孩子。
第二种的孩子,他们经常会陷入不被理解的孤独,经常感觉“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其实只是被不懂而已。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经常说,现在需要学习的不一定是孩子,而父母和老师。
四、个人感悟
1.首先,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觉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模式,是不是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复制了我们的语言模式而不自知!
2.另外,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注意表达,在什么场合面对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表达让别人听起来没有攻击性,学会换位思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3.再者,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需要觉察和反思,正如海勇导师所说,我们成年人也需要学习成长,更懂孩子们的表达和需求,不要有抵触情绪,心平气和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和交流!尤其是第二个案例,我觉得孩子估计出于好奇,无心之过,老师太过敏感了,不需要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