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就是矛盾的物种。他们期待着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又无法舍弃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的安全感;他们既渴望着引人注目,又因为别人的目光而感到尴尬;他们一边期待着新事物,一边又害怕着绝对陌生的事物。
12】对于设计师来说,掌握人类的特定心理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当设计师要设计的是一款全新的产品,也最好能不动声色地在其中加入一些“令人怀念”“曾经有过经验”等能给用户带来安全感的元素。让用户能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这感觉如此熟悉”的体验,这一点非常重要。
13】“正解”往往存在于不安和安心的狭缝之中
设计既不是模仿人们见过的东西,也不是挖空心思创造完全无人熟悉的事物,而应致力于创造“好像有人见过但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
如果足够了解人类的心理,就会发现,只有不安和安心之间微妙的狭缝才最能打动人心。
14】创意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都是柔软的,创作就是一个“凝固”的过程
一个创意以柔软的状态存在于脑中的时候,是有“发酵”的空间的,也更容易同其他灵感与信息发生化学反应。而当最初的创意被描绘特别具体,就容易被这个形象束缚住,最后稀里糊涂地将就设计定了型。
当面对无法前进的项目时,应该有意识地“退一步”,将灵感“软化”。只要退到一定程度,就是抽象和简化到能感知到这个形象的最低限,就会发现你还有别的选择,可能性也变得更广了。
15】创造环境
为了让大脑随时都能为我们想出优质的创意,必须掌握的一项本领,就是知道怎么用丰富的方法让大脑时时处于舒适状态。
16】“决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本领
决断的诀窍:“就算是错的,也要尽快推进”;当创意久久没有进展时,要勇敢地终止。
这样一方面,如果错了,可以尽早修正思路,如果耽误时间太久就很难再重新开始了;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选择项也会渐渐减少。换句话说,迟来的判断比错误的判断更可怕。
17】左脑、右脑明确分工
“右脑型”设计可能更有艺术价值,但这种创意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价值。
“左脑型”设计更多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避免自己成为两者中的一种,要关注如何让左脑和右脑发挥同等的作用。
18】勉强连接,主动制造“悖离”
比如看到钢笔,我会想“这不是一支钢笔,这是一个鼠标。”我一定不会说“这不是一支钢笔,是铅笔。”因为我要做的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悖离”,只有这样,将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思考,才是最有效的。
19】“再设计”也是一种思考方法
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旧的作品,让它变得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时最重要的是,是否产生了“全新的价值”。
20】分清什么是“任性”,什么是“坚持”
设计师要和客户一起找出这个答案,这样的交流才叫共同“解决问题”
21】学习回顾过去的市场数据,做出适应未来的设计
22】找到消费人群真正适合什么。
锁定了目标人群,然后就能充分认识到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风格走向、价格区间以及产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