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四·六一】
苕生分校礼闱,作诗云:“再燃丹炬照波心,恐有遗珠碧海沉。记得当时含水石,十年辛苦作冤禽。”朱香南太史有句云:“寄语群公高着眼,青衫明日泪痕多。”余甲子分校,亦有句云:“带入秋闱示同伴,当时落第泪痕衫。”
苕生,即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分校,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同考官。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此外还有同考官,又称房官或房师,担负分房阅卷的任务。同考官一般是从各省内调用进士出身的官员充任。分校,即校阅试卷的各房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江宁王金英,字菊庄,余壬午分校所取士也。”
礼闱,音lǐ wéi,释义:1、原指汉代尚书省,因为其在崇礼门、建礼门内;二门均带礼字,故称尚书省为“礼闱”。《文选·任昉》:“出入礼闱,朝夕旧馆。”张铣注:“礼闱,尚书省也。”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含水石,典故,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郭璞注《山海经》写《山海经图赞》有“精卫”条:“炎帝之女,化为精卫。沉形东海,灵爽西迈。乃衔木石,以填攸害。”《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冤禽,音yuān qín,精卫鸟的别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一名冤禽。”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清·陈茗香《悬嶴猿·题词》:“千古英雄尽浪淘,冤禽衔石尚悲号。”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名“精卫誓水处”(今已无考)。
朱香南,即朱荃(?—1750),字香南,号蔗田,又号子年,浙江桐江人。由监生荐乾隆元年(1736)博学鸿词科,首批录取十五人不第,次年续取四人,一等万松龄一人,二等朱荃、洪世泽、张汉三人。朱荃取中二等,授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尝任四川学政。后被劾,辞官归隐。工书,尤工小行楷。有《香南诗钞》。
甲子,指乾隆九年,1744年。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