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凌晨,姜思达微博转发置顶一条官博,内容是《陷入姜局》的开篇。3月底《透明人》播完《姜思达:其实我谁都不信任》停更,做了10个月的短视频节目,口碑和观看成绩一直都不俗,为何突然停更?
在网友催更下,官博放出了一段莫干山开会的视频,当时在想,要么这个节目往更优的去改良,要么永远停更,毕竟他还未稳定成形。只是等了3个月,等出了一档新的节目,看完这5分38秒的片子,心里有个声音激动地喊:“这太特么聪明了吧!”
如此来看,其实《透明人》最后一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这算是给《陷入姜局》一个预告,也算是给《透明人》结束的一个礼物。
“先锋”:是指冲锋在前,泛指起先导作用者
《陷入姜局》秉持姜思达一贯风格,我就是任性,我就是才华本身。对于这个节目的初衷,追溯起来,从她做微信公众号“思达帕特”能找出星星点点苗头,那时候他是想做一些写小说的素材收集,而现在看来,其实小说也是为了后面的电影梦做铺垫,片子里他说他想去读书,想去深造,或许以往潜意识他心里就有着一个电影梦。
但是现实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地就能接触到或者做自己最想做最喜欢做的事情,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社会或者其他东西钳制。因为队友的一句“姜思达,你夺走了我的希望”他开始重新思考起是否继续做《透明人》这事,某种程度上,他有着肝胆相照的义气,也有着一种很强的责任感。所以我终于明白,在看他的各种资料时候,脑子里总是会浮现一个人的身影,会愈发地发现,其实他跟这个人是有很大相似度的,那就是陈冠希。
陈冠希可以说是引领时代的潮流,无论颜值还是实力,承认很大部分可能是老天赏饭吃,比如帅气的外貌,比如天赋的表演力,亦或是近年来更大程度展示出来的设计、音乐艺术造诣。诚然,无论再多优秀特质傍身,性格是他一生中所谓普通人中的成功关键。
常言总道:性格使然,性格其实就像一把双刃剑,能成就一个人,亦能摧毁一个人。年少成名,拥有普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名和利,致使他开始迷失自我,自负、自大暴露无遗。终于被“门”击垮,但是他骨子里就埋着倔强的基因。事件后不卑不亢的发布会,无限期的退出香港娱乐圈,到后面的做公司,做潮牌,搞音乐。不管经历过什么你还是能从一个38岁的男人眼里看到光,那是属于一种不一样的生机。他依然是那个不在乎别人眼光,因为有着自己强大内心的笃定,用心活的人。
姜思达像是一个内敛版的陈冠希,当然,只是某些地方类似,他依然是那个特立独行、美的一匹的“大美玲”。
话说姜思达进入观众的视线大致是从《奇葩说》开始,从第一季的籍籍无名装扮甚至有些辣眼睛,再到第二季的成熟,第三季的大爆发,再到之后的卫冕。他不是打辩打的最好的那个,但他受欢迎程度几乎是最好的那个,这从马东之后对他《透明人》的支持也能看一二。
不得不说,姜思达也是老天赏饭型,专门做媒体的料,除了中国传媒大学媒体市场专业的修炼,他自己是拥有天赋异禀的特质。他聪明,善良,富有敏锐的洞察力,拥有异于常人的脑回路,同时也有着比女孩还细腻敏感的心思,他就是一个奇妙的组合。
在高手如云的《奇葩说》当中,他愣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在校生开辟出独属自己的一条大路,面对别人咄咄逼人的犀利攻击,他总是会经过巧妙处理,以各种新奇的角度予以温柔有力回击。话语中带着天蝎特有的狠劲,却又不冰冷,他的回击像是一把自带金创药的锋利匕首,先是一针见血地刺痛你,再让药效渗透到你的皮肤,使你自愈。
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性入微的透彻探究,总是能很精准地切到你的情感G点,再坦荡荡地教你换着法去消化去面对你遇到的种种问题。所以才有了“是《透明人》教会了我思考。”这样的观众反馈。
不管是《奇葩说》还是《透明人》,姜思达都很坦然地把自己翻拨出来,用戏剧化而又独到有趣的方式表达给大家看。不可否认,姜思达是很会抓问题也很会表达的那种人,看在《奇葩说》各种肢体动作配着软而有力的语调冒出一句句金句就足以佐证。
“伴侣看你手机里的自拍,你想自杀;你看伴侣手机里的自拍,你想眼瞎。”
“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
“我不同意刷爆信用卡买包,我只同意刷爆信用卡买貂。”
“买东西怎么样才能理直气壮?你没钱,那些东西你也喜欢,你怎么办?你骂它!你特别喜欢一件东西,当你没法拥有它的时候,你不能选择向它下跪,你要让它向你请安。你去逛街,你看到说:‘哎呀,这包怎么这么好!’没钱!‘呸,真丑!”
“别人的美你总会习惯,但是自己的美,千金难换。”
“因为只有我见过血淋淋的生,我才能更好地面对血淋淋的死。”
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不会硬邦邦地直接把对立面抛给你,总是会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从新奇的角度绕过去,但实际又回击了你,还附赠你一个新的打开世界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不是要有趣,要新奇么?喏,都给你)
像很多同性恋一样,姜思达毒舌,却不恶毒,带着参透人性后的善良和淡然。从《透明人》中更能感受到他的人文关怀,亦或是人道主义。或许这也是还不忘自己作为媒体相关专业的身份。
自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而所谓新闻的定义也越来越模糊。充斥的越来越多的为了蹭热点,博点击,刷关注的口无遮拦,怒不可遏的情绪发泄,已然成为一种风气。节目中姜思达一直尽力保持中肯客观的立场,问出其中的优劣,至于其中你能收获什么那就因人而异。所以不管是ayawawa还是捐精,都只是展示给你一个真实的案例场景,如何思考就看个人造化了。
而这个没有滤镜、清楚地能看到脸上痘的自毁式个人TV,能否以全新的内容模式吸引眼球?他的前途是未知的。
标榜个性化的时代,各种奇特的形象涌出,对于青少年,对于广大观众产生的影响,是不近乎相同的。每个人都在别人身上,或者突出的事件中找自己的影子,然后分析判断,并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有人说姜思达是小众的,其实未必,他的粉丝女生偏多,但是谁又说人和人之间的作用不是相互的,不是链条似的呢?影响力总是具有病毒一样的传播性。
个性化标签,个性化经济的时代,谁又说他不会是引领时代先锋的弄潮儿呢?
很俗套,却不得不说的“根”
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任何人满意,就像陈冠希红极一时的时候同样也有很多人看不惯。而对于姜思达,很多人无法接受的是,他很娘。从奇葩说到现在,甚至更早还没有出现在公众视线之前他就是这样的形象,同时也处于一种不广泛被接受的群体。
慢悠悠地,像是心里住了一个公主,天真烂漫,娇嗔傲娇,着着各种华服,抹着高级精华,这样的画面直男是不是完全不敢想象?完全颠覆对男性的认知。从原始到如今高度文明的社会,男人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又该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已经在发生变化,虽然还未有达到广泛接受水平。况且这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对于部分人来说并没有那种重要。
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活的太束缚了,靠别人的评价来搭建起来的心理房梁太容易坍塌。《透明人》中,姜思达说:我不太容易相信别人。从某个方面来说,他和陈冠希一样有着对自己深深的自信笃定,但是他的这种笃定不同于陈冠希,陈冠希是真的实打实的,而姜思达是有些虚张声势的。
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时候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像是树根一样,根植于土里,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小时候的父母离异,加之个性本身的敏感,以致于在节目中他母亲问起关于父亲的话,他当场哭的抽泣起来。好在他并不是性格阴郁的人,乐观真诚让他有很多朋友的陪伴,耍宝逗趣,推拉也是高手级别。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真有这么个理,《透明人》姜思达个人期播出后,粉丝甚至提出想看姜思达的朋友们,恩,这个话题好像有点意思。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