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职业人物稿】 微光的价值-基层公务员

                                            引言

公务员,对很多人来说是职业,也是出路。实现怎样的职业目标,拿到多少薪资,做到什么职位,未来要走到哪里,在这份职业里好像很难被具体概括。

这条路想走得远,努力、运气、背景,哪一个都重要。

作为一个入行够久的街道基层公务员,我的职业生涯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



                                              一、无心插柳的考公路

找工作和找另一半有几分类似。

第一,都要看缘分。你觉得合适,人家未必满意;人家看中你了,你又不一定可心。最终选择的可能只是机缘巧合下的刚好遇上,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从事着与所学专业,最初目标相距甚远的工作。

其次,都有个磨合期。彼此合不合适,要相处后才知道。不过有时候即使不满意,也会因各种原因将就着过,就如同一份职业不是太喜欢,但因为现实的需求,还是会选择坚持。

九十年代,我按父母的安排放弃高中,上了委培技校,分配到物资局下属的国企工作。但很快,国企的辉煌年代就落幕了,单位按上级减员增效的要求,鼓励职工自谋职业,保留劳动关系并代缴社保。

我主动选择跳下那艘摇摇欲坠的“大船”,希望它能晚点沉没。那几年尝试过很多职业,导游、广告、人力资源管理;也参加了很多学习,成人学历教育、平面设计、心理咨询师培训,在考公之前,我在民营的温泉度假村做到行政副总。

民企的薪资虽然不错,但工作压力大,总加班,我在婚后就果断辞职、专心备孕。

怀孕五个月时,看到有文章说,孕妈妈多动脑筋,孩子会比较聪明,于是顺手拿我弟弟的考公书做做逻辑推理和数学题。

就是这随手一翻,让我决定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方面是想在女儿出生后,给她稳定的陪伴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发现考试的内容不需死记硬背,学起来相对轻松。

行测考察的是知识面和思维能力,主要看积累;申论看的是写作能力,从小作文好的人都不怕这个。

我没报任何学习班,买了套中公的教材和试题。在大致浏览一遍教材后,就开启了每天两个钟头的刷题模式。

我掐着表以半小时为一个时段,各种题型轮着来,每天检测自己的速度和正确率,虽然学习时间有限,但用这个方法做题进步很快。除此之外,平均每周做一套行测,隔周写一篇申论。

从开始学习到次年考试,减去女儿出生后的四十五天时间,我的备考生涯合计八个月。

根据招考公告的要求,我只能报省考中竞争很大的基层综合岗。当时的政策是“三支一扶”大学生笔试可加十分,因此他们的竞争力超强,所以,我内心对通过笔试没报太大希望。

女儿出生后,原公司老总又抛出了“橄榄枝”, 欢迎我等孩子满半岁后重新入职,待遇比先前更好。退路有了,我在考试中十分放松。

笔试后,成绩很快公布,我报的岗位全区共招21人,42人进入面试,我排在第39名。

有人质疑公务员考试是否有黑幕?

没有!基本不存在操作的可能性。因为考场设置、考试流程都非常严谨。

面试抽签,我是上午的最后一名,进考场时12:15。这个点考官们肯定是又累又饿,于是我决定无论题目难度如何,都加快节奏,少点思考,迅速回答。

面试后等了十几分钟,所有人集中在考场公布成绩。考官念到我的考号,报出的是九十几分,我听得有点懵,担心听错了,因为之前都是七十几,八十几分,面试、笔试成绩平均后,我是所报岗位的第一名。

回家后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面试经验:

首先是得失心不重,心态放松;

其次是时间节奏把握得合适,考官们给了印象分;

然后因为我没参加过培训,所以答题没有套话;

最后在答题时,内容上做到了说话流畅。

 


                             二、 基层工作的现状

我这里指的基层,单指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

我是山东省一个三线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基层科员,基层多是综合管理岗,专业技术性不强,所以,学什么专业不重要,上岗后熟悉工作也容易,如果文字功底好,对工作的帮助比较大,写宣传、总结、分析、汇报都轻松。

基层常常加班,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有的事,疫情期间更是连轴转。

 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最终要靠基层来落实,我的感受是,自2019年机构改革后,基层是更忙了。

之前基层的忙不是常态化的。那时是有的部门忙,有的部门闲;有集中活动时忙,平常不需加班,而很多集中活动都是阶段性的,比如创城、拆迁。

我2009年入职,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当时对外的业务不多,养老、医疗业务都集中在市区两级办理,只有集中补缴保险、办理“4050社保补贴”或者核算本单位人事工资的时候会忙。不过,与公众印象里悠闲到一杯清茶、两张报纸就是一天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到了2013年,各项考勤制度开始严格,上下班要打卡,请假书面申请,不过双休、节假日时间大多能保证。2019年后,多项职能下放基层,业务越来越多,考核逐渐细化,工作量翻了几倍。

一个办公室两三个人,却需要对口区里一两个局,而一个局有十几个办公室,并且各有各的任务和要求。比如现在街道人社所除了之前的业务,还要办理家庭年收入低于五万元的大病救助,农民工讨薪、促进就业等其他事项的工作。

各级通知的上传下达、表格报送、数据统计、党建宣传、安全环保、信访维稳、群众工作,每个科室的数据和表格背后,都是超额的工作量。常常这个表格还在统计,另一个检查又要开始了,好几项工作一起来,只能加班。

叔本华说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在基层工作,这两种情绪你通常都不会有,因为忙得顾不上思考人生大课题。

所以,如果考公是想清闲,就不要选择街道、乡镇的基层岗。

有人问考公务员好,还是事业编好。这个问题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来衡量。

公务员相对晋升的机会多。我们这样的基层单位,公务员人数远远低于事业编,有的岗位,像纪委、妇联、组织部,必须由公务员任职。

事业编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考评职称加薪,通过学习考试,评上中级职称没有悬念,工资等同于正科。目前我所在的街道设有44个中级岗位,6个副高岗位和2个正高岗位,目前中级还有几个空岗。

而公务员的职级并行名额则相对少得多,不能晋级,想加薪就只能通过干部提拔,机会有限。我很羡慕有职称的同事,每个月的薪金轻轻松松就比普通公务员高上两三千。

所以,如果致力于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不必犹豫,直接报考公务员;如果只是渴望安定,希望工资高点,没人脉又不太追求上进,也许事业编更适合你。不过,各地的情况不一样,还是要看当地政策。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通过考公得到工作,对于普通出身的我们来说,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相对公平。

 


                                      三、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这两年“躺平”是个流行词,很多语境下都能使用它:对抗现实的无奈,形容无为的态度,表达佛系的处世……,不过在基层工作,“躺平”这个词完全不适用。

想躺也躺不了,工作论堆,一个单位就这些人,你不干谁干?

我刚入职时想的就是干活拿钱,履职尽责,对于进步没啥追求。然而,事实证明,你可以不追求进步,但具体工作不会因此变少。

假如希望走得更高,像我这样“只知埋头拉车,不想抬头看路”的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不过也有特别情况:比如有人背景够强,领导总能看到他的努力;比如抓住体制内的遴选机会,考到更高位置;比如恰巧碰到领导对你青眼有加……不过据我观察,多数从基层被提拔的干部都是敬业且善于表现的。

敬业,看的就是执行力。

不单单是早来晚走,积极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不推诿,勇于承担。

基层是最具体的执行单位,很多工作十分急迫,按照责任分工安排下来,看似很明确,但想按时完成,难度相当大。

不要试图找领导去讨论工作安排得是否合理。拿到任务,先努力去干,尽力做好,遇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基层工作的常态。

少评论、多思考,不找借口,是领导喜欢的工作态度。

体制内不需要强大的个体意识,任何“我以为”、“我觉得”的想法都要服从于文件精神和上级意见。

想进步,既要会做,也要会说。

一个基层单位一二百人,个人努力和工作亮点有时很难被看见。与上级领导的良好沟通、恰如其分的展示自我非常必要。

特别强调的是沟通和展示的方法。

领导听汇报,希望听到的是工作进展、完成情况和对意外情况的解决,这有利于他们掌控工作进度,你的辛苦和努力不必在汇报中特别提及,因为在工作推进中都有体现。

吐槽和抱怨只会给你的态度项减分。

宣传办有个比我更早考录的同事,业务能力强,宣传稿写得很好,但她惯常的表达就是周末又加班了,年假又被打扰了,话里话外怨气颇多。最后,工作没少干,认可没得到。虽然她一直希望获得晋升,却一直未果。

再一点是关于机会的把握。你认为什么是机会呢?

基层比较受重视的几个部门,组织办、宣传办、党政办,与领导接触的机会多,评优推优的可能性大,但是加班也多。

所以,进入这几个部门工作是机会,也是考验。有些人因为家庭、身体、孩子等各种原因,是抗拒进入这些办公室的。

如果怕辛苦、怕加班,这对你而言当然不算是机会。如果希望尽快走上更重要的岗位,就要力争到这样能被看见的科室。

所以,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非常关键。种因得果,鱼与熊掌不要想兼得。

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公务员的工龄认定,需要工资、合同、社保三方面统一。去年档案审核中,虽然我始终缴纳社保,但被扣除了两段工龄:一段是刚进国企,交社保但没合同的一年多,另一段是在原单位缴纳社保,自谋职业的7年多。因此,如果打算先就业,再考公或考编,建议将劳动合同和社保也纳入求职的考虑因素。



                                        四、微光的价值感

阿德勒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价值感。

“价值感是什么?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认可自己的行为和存在的积极情感体验。它没有统一标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我在人社所工作的那几年,单位还没建政务大厅,办公室是独立于主楼之外的沿街门面房,路边一排高高的丁香树,一入夏便香气袭人,绿意盎然。

当时虽然不算忙,但是总有来盖章、咨询的人,得全天在人社所值守。在我之前申请调离了好几位同事,不是待不住,就是嫌寂寞,我每天从早到晚呆在人社所,入职两年,单位的同事还没认完一圈。

那时来咨询的,多是下岗职工或老年人,有的连“填表说明”也看不太懂,会问上好多遍。只要回答时多点耐心,有空时帮助填表,总能收到一叠声的道谢。我常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就屡屡被谢来谢去,十分受之有愧。

其间,集中办理过两轮一次性补缴养老金的业务,指导补缴人员填报一堆纸质版材料,再逐一录入电脑。那段时间,我逢人便讲政策,告诉大家一次性补缴十几年养老金的机会有多么难得,建议大家参保,连我妈跳广场舞的队友都成了我的宣传对象。

直到今天,当年参与补缴的朋友、邻居、半熟不熟的人,见面还常主动说一句“幸好那时听了你的,现在想交也交不上了”。

虽然有人将公务员比作体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但我认为用“微光”来形容更合适。

其实很多工作的完成,没有绝对的检测标准,只有相对的好和更好,愿意发光,就能照亮更大的地方。

说说我身边的同事们——

政务服务大厅的同事,有的只清楚本职业务,对其他的一问三不知;还有的对哪个窗口的业务都十分了解,无论是办理营业执照,还是申请低保,均能回答得一清二楚;

进社区扶贫的同事,有的只是按名单,完成基本的走访任务;还有的会帮助贫困户想办法、找政策,联系就业,解决实际困难;

工会妇联的同事,有的按要求定期搞活动,拍拍照片存档上报;也有的在疫情期间不怕麻烦,主动帮助社区妇女对接企业手工活订单,为她们争取多一点在家创收机会。

一样的岗位、一样的薪金,但每个人发出的光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也许在单位评优的名单里看不到,在履职考评的填报里看不到,但我们的心能看到,“努力发光”会让自己获得更多正向的价值体验。

内在价值是深层次的自我认可。获得内心价值感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工作中发现意义。做到这点并不难,只需要跳出“小我”看世界。

做统计工作的同事们,人口普查时需要入户走访,得挑居民下班时间,常常每天加班到深夜;

有的人很烦,各种抱怨;有的人无奈,盼望普查快点结束;不过也有很开心的,她们说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成为汇总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数据,感到特别自豪。

所以,工作的意义始终都在,只看你要不要找到它。

这个时代虽然选择多元,但大多数的工作其实都具有重复性:

医生每天查房、看诊;老师每天备课、讲题;即便是当下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眼球的“主播”行业,每天开场、介绍、还有“宝宝请加关注”的台词,哪个不是重复?

寻找有意义的工作,也许并不比寻找工作的意义更容易。提升内心的力量,成为更明亮的微光,才是避免职业倦怠的有效方式。

 


                                  五、平衡心态,拒绝诱惑

很多反腐纪录片里,我们看到的贪官大都是欲壑难填,没有底线。很多人想不明白,他们贪污的金钱多到几代人花不完,为何还不收手?

这个问题孔圣人二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他说纵欲则败欲望的闸门一旦开启,如同倾泻的河水,势头只会越来越大,所以最有效的控制,是关紧欲望的闸。

这个行业的难点,很多时候并非忙和累,而是辛苦付出后,感觉回报不够的心理失衡,是面对诱惑时的内心挣扎。

有一位反腐警示片的主角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是我们附近乡镇的一把手。

先是因为想走捷径升职,被诈骗了五十万元,又怕丢面子,没有告诉任何人。恰逢辖区内有个工程项目,招拍挂的流程都走完了,只等他签字审批。

这时,项目的承包商送来了几十万,话说得很有技巧,“您签个字,我就发笔小财,这点心意是感谢您在各个环节的公平公正,又不让您揽工程帮忙说话。”

想到承包商一个工程动辄就是上百万的收益,自己有能力、有水平,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却位置不显,收入不高,如今对方送钱上门,恰好可填补那辛苦积攒多年的损失,只要自己行事谨慎些,不抬高工程价格、不降低工程质量,应该就没问题。

于是,他经过了几天的思想斗争,签字后安心收下了第一笔“好处费”。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大家都明白的,从开始的被动拿,到后来的主动要,最终成了反面教材。

这个案例让我深有感触的原因,是那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心理动向。

看似是在遭遇诈骗的心态失衡中,恰逢诱惑,偶然走出滑向深渊的第一步,但他被诈骗的原因却是因寄希望于走捷径升官,才被伪装成“省会公子哥”的骗子得了手,独自吞下苦果。

他自觉能力超群,却没能到更高的位置,于是他托关系、找路子,因此被骗子盯上;他自认付出很多,却觉得回报太少,于是他用权力换金钱,最终沦为阶下囚。

拒绝诱惑,从来艰难,是人的本我超我在斗争。一旦内心的天平失衡,对事物的认知就很难客观,面对诱惑时,则更缺乏抵抗力。

我就职十余年,单位的一把手换了五位,有两位因贪腐问题,被纪委带走。

还有一位在几年前被提拔到区委办公室不久,前途大好的时候,却主动选择离职,到大型民企任高管,用合理方式寻求更多财富,非常好的诠释了“为官发财,理应两道”,这是“人间清醒”。

贪欲的决堤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在这个职业里,因为离水近,所以易湿鞋。修身、养德便应成为一以贯之的事。

 


                                              写在最后

贪恋安稳又渴望自由,是多数体制内从业者的心理。干得越久,跳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个行业积累的经验在很多地方并无用武之地,从头开始需要挺大的勇气,所以选择要慎重。

崔健的有首歌的几句歌词我很喜欢。把它送给大家也送给自己:

有的说,没的做,怎知不容易,

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

汗也流,泪也落,心中不服气,

怎样说,怎样做,才真正是自己。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选择了就努力,所谓活得好,就是珍惜当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简单的八个字,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