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
理查德·泰勒 卡斯·桑斯坦 (作者)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写在前面:
蚂蚁私塾是我自己参与的一个知识付费产品,请辩的蔡叔每周拆读一本书。阴差阳错的,成为了私塾群江沪浙地区四班的班长,于是也开启了一程不太一样的共读路。
2017.10.23 - 2017.10.27,这五天做了一个新尝试,就是在早上学完课程之后,马上做输出形成一份500字以上的阅后笔记,居然还不错,按时完成了!
这篇文字,就是这五天阅后笔记的一个汇总合集。
PS一句:真真发现积少成多的效果了,每天写下几百字,一汇总,居然成 了4000多字的一篇文~~
书名的学问
内地版的名字叫《助推》,助嘛,帮助的意思,按字面的理解,会在脑袋里形成一个印象就是这本书讲的,会是有关帮助推进的,那么谁来帮呢?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别人,那推进什么呢?可能是被推人希望前行的方向也可能是不希望的。
外文翻译过来的书,一定要看副标题,为啥呢?因为书的正标题通常都是一种意境,而主旨内容一般都在副标题里给出,太长了嘛,放在正标题里会让人看着眼晕的。《助推》的副标题是: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很清晰了,主旨是有关决策的,教你怎么做最佳决策,特别是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台版的译名就很不一样了,叫《推出你的影响力》,副标题为“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单单从书名是感觉,台版的似乎更倾向于集中在具体的个体上,以及个体的主动权上,你是你自己人生的设计师。
看什么都要回到源头看一看,回到塞勒的英文原著,名字为《Nudge》。Nudge是个啥意思?查了一下剑桥在线辞典:
to push something or someone gently, especially to push someone with your elbow (= the middle part of your arm where it bends) to attract the person's attention
Nudge是一种轻悄悄的推,特别是那种用胳膊肘碰一下别人以引起别人注意的推。不禁在想,是不是书名叫“鸟悄儿推”更能吸引注意力?不过似乎东北地区之外的人就不知道“鸟悄儿”的意思了。。。
以设计之名
扫一眼书的目录,就见一大串的“如何”:
- 如何抵制诱惑?
- 如何控制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 如何提高选择的满意度?
- 如何优化选择体系?
- 如何制订更有保障的理财计划?
- 如何设计更好的信贷方案?
- 如何打造更为人性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 如何改进处方药保险方案?
- 如何促进器官捐献?
- 如何拯救我们的星球?
- 如何为孩子挑选学校?
- 如何改善现有医疗体系?
相当的诱人啊!我当然想快点儿知道如何做才能实现呀~~
这个目录的设计相当巧妙~~ 目录的设计者已经掌握了全书的精髓,不露一丝痕迹的,就一下子吸引了你的胃口,让你不自觉的就想翻开书,想狼吞虎咽的吃下去。
何为“选择设计者”?
选择设计者在设计着人们的选择,他们有着自己的目的,然后设计引导人们的行为不知不觉地向着他们的目的移动。
如果展开了去想,设计大多都与选择有关,最最底层的,是希望你能选择我的这个、而不去选择别人的那个。而在助推范围内的设计,则是更加细化的一种考量,特别是将人的认知、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包括进来一同考虑的一种思维方式。
就如书中的例子,“一所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更健康,就把健康的食品放在他们能顺手拿到的地方”,“心流”提出者希斯赞特米哈伊也提出过类似的“活化能”的概念,让希望去做的事的“活化能”小,让不希望去做的事的“活化能”大。
设计思维、最新的经济学进展、多分支的心理学知识,突然觉得这些内容是要交叉一并学习的。
以偏见之名
接触心理学后,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那个多,无穷无尽的感觉。
直到看到这篇知乎,哪个老外家伙这么有心,把认知偏见收集得如此之全~~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51663
对人的认知偏见动心眼的可不在少数,之前粗略听过《钓愚》这本书,就已经对书中提到的“愚蠢”很吃惊,但用助推的角度来想想,有些愚蠢,真的就是会在别人的助推下,就那么自然的发生。太有名的庞氏骗局,为什么众人皆知却依然得活得自在?全人类都不存侥幸心理,立刻就可以灰飞烟灭,但是,可能么?
《助推》这书里,就用了不小的篇幅,来帮读者认识,什么样的行为是别人在助推你。
那么多的认知偏见,很多还都是归《思考快与慢》中的系统一管辖,也就是《象与骑象人》中大象控制的事儿。因而真相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掉所有的认知偏见,但是,我们可以在《助推》的帮助下,能更快的让系统二和骑象人意识到:前方有警报!你正在被助推!
Nudge的另一种解释法
原来推也是有好几种姿势的。就像真正推着别人往前走一样,你可以轻轻一碰的就推人走了,也可以先喝一声提醒一下再推,也可以直接很暴力,就是一个劲的拍你后背,直到你受不了不得不往前走。
在一定范围内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个观点,就是一种猛拍后背式的很暴力式的助推。就像这些天,不时的就会在班级微信群里讨论上的“逼找男朋友”,仔细去剖析一下背后的原因,仔细去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对方内在的动机,就会发现观点的助推力量。
当前面已经有几个人发表了相同的观点时,你就更难以发表不同的声音,他们的观点会影响你,就算不直接影响你。
当然,不会就那么轻易的让找男朋友就找男朋友,但那种观点传达出来的“不怎样就是不孝就是让我没有面子就是如何如何”,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就不会那么轻易的不受影响吧!
一个好的助推手段,最重要的是要有及时的反馈:“反馈,是影响决策和行为质量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尤其是体现在“体系”的设计上,一个良好的体系,肯定内含了许多巧妙的设计点,并在不断的反馈和改进中,将这个助推手段做得愈加完善。就比如今日拆读时提到的巴黎地铁卡,怎么刷都是一样都是能进去的,又比如ATM为了防止取钱时忘记拿卡,就设计成先吐卡、再吐钱。
书中还有一个很妙的例子,是有关避孕药的服药依从性的。举的例子是“每天服用一次,连服三周,然后停一周。”
为了使服药过程更加有规律从而避免人们漏服,目前此类药物在出售时都是28片包装,每一片都单独密封。这样,服药者每天按顺序服用便可以了。不同的是,第22~28天的药片不含药剂成分,只是用于避免病人因间断服药而忘记下一轮用药。
助推的设计中,加上一条“能不用脑子就不用脑子”这个考虑要素,通常都会有不错的推进效果吧~~
对于“选择设计者”,作者总结了“关于良好选择体系的6个原则”:
- 动机(Incentives)
- 理解权衡(Understand mappings)
- 默认选项(Default)
- 反馈(Give feedback)
- 预计错误(Expect error)
- 结构性复合选择(Structure complex choices)
从上述6个词语中各取一个字母,便恰好是“助推”(nudges)。有了这6个原则,选择设计者便能够提高社会人用户的使用满意度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选择设计者”,善用这6个原则,让我们设计出优良的助推方法,就那么的轻轻一推,就将事办成哦~~
查看股票帐户也有正确方法滴
在赌场牌桌上数钱,就是一个坏习惯!
为啥呢?还不是那个冥顽不灵的“损失厌恶”,得到100块的喜悦是一份,但再失去这100块,那种悲痛,比当初的喜悦要多一倍。如此呢,查看股票帐户也是有正确方法滴。
怎么查是坏习惯?当然是天天查,时时查更坏,分分查那就是恶中之王了。因为你会特别反复的经受“损失厌恶”的折磨。这种折磨之痛,远非收获那点儿收益的喜悦所能冲淡得了的。
那正确的打开方式呢?把时间线拉长了,至少一个月,一年更好,五年更佳,十年你就得道了。
时间线拉长+人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法,这两者相结合,用得好,怕是会有倚天屠龙、称霸江湖的效果了。
- 机会只有20次,就会用更多的精力和理性思维去选择,我要投什么?
- 时间线拉长,投了后就当钱丢了,10年20年再去查帐户,这过程中的起起伏伏都没入你的法眼,收获的只有一根10年20年间不断上涨的红线的喜悦。
结婚这个事儿,跟助推也关系吗?难道也能用一些助推手段,来改善现在的高离婚率吗?默认选项有用武之地。
想象这样一种场景:
小两口,兴高采烈的去民政局领证,工作人员说,没有问题!按程序填表先!于是乎,兴致勃勃的填表,好长啊,有的内容就没有细看。签了字后没让去拍照,而是给了另一张表:婚前财产协议。
怎么回事?因为要不要写婚前财产协议的默认选项就是打色勾滴~~
小两口从来没想过这事儿,他们面前出了两个选择:要么重新排队重新填表,要么好好商量,写出来一份满意的婚前协议。
一个默认的打勾,如果真的能起到减少冲动婚姻、理性一起面对的作用,也真算是功德无量了。
助推是掀开薄面纱之手
《助推》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其实很有意思的,每个现象,都会在助推的角度先告诉你,这是怎样的一种助推方式,随后阐述是什么样的案例,又是怎样的精巧助推。
联想到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先说了5条公理,之后用浩瀚的13卷,用各种各样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利用仅仅这5条公理,推演出千变万化的几何世界。
这本书主要有两个主要的观点:
1、看上去不起眼的社会情形也可能是被设计过的,助推无处不在,且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决定;
2、选择设计者在很多时候可以让人们在保有自由选择权的同时助推人们改善生活水平。
因而,我最大的感悟,是体会到,助推其实是掀开覆盖在更真实世界之上的那层薄面纱的手,在这层薄面纱之下的,是更加真实、更加通透的世界,但却因那层薄面纱的存在而为大多数所不知。也因那层薄面纱的存在,我们只能对这个世界有模糊的认知、只能懵懵懂懂,只能跌跌撞撞的前行。
总去学校小食店的小男孩会奇怪,为什么我最近买糖买得少了?如果他知道了助推,对助推的认知会帮忙他意识到,原来是小食店的阿姨不想让他们吃那么多糖,把糖放到了最高的那层层架上,增加了他们去拿糖的难度,提高了做成这件事的“活化能”。
那么,什么是能促进自己独自持续坚持做一件事的助推手段呢?
在我自己的体会,有两个:“执行意图”+“他者贡献”
“执行意图”:非常简单,就是“如果......就......”,就是换做了输入代码式的指令方式,来让大脑后台负责安排事情。这样做,其实是直接绕开了情绪层的干扰,不去考虑这事对未来的意义啦、对什么的影响啦,就是指令式,只要达到了“如果”的条件,那就启动“就”后面的具体事情。就如本周的每日读书笔记,就是先下了指令:如果在7:40之前闺女坐上了校车,就花30-50分钟把当日的助推笔记码完。真的很好用的输入指令。
“他者贡献”:《被讨厌的勇气》里面,年轻人在最后依然有些困惑地问哲人:那么你说的能一直指引你前行、不会让你偏离方向的北极星是什么呢?哲人非常坚定的告诉他:他者贡献。为什么呢?因为基于他者贡献这一心态的付出过程中,会极大的收获“成就”与“意义”,而“成就”与“意义”,是会带来内心幸福的非常重要的两方面。
“L先生说”公众号上一篇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好文中给出了几本行为经济学相关的书籍,这里也记号一下啦:
-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
- 理查德·塞勒:《错误的行为》(这本是塞勒的个人自传)
- 丹尼尔·卡尼曼等:《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
- 凯莫勒: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 这是无悔在2017年速速读的第26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