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传奇《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再到杂剧《西厢记》,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都刻上了各自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细腻丰满。三者之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变化有如下几点:
一、故事情节
《莺莺传》篇幅短小,故事情节比较平淡简单,内容比较单调,叙述了张生救崔氏一家幸免于难,然后张生与莺莺相识互生情愫,张生上京赶考,后莺莺被张生抛弃的故事;而《西厢记诸宫调》是几万字的长篇,增加了张生和莺莺在佛殿相遇、张生闹道场、兵围佛寺、长亭送别等情节,变化最大的则是二者的结局截然相反,一悲一喜,将《莺莺传》中始乱终弃的结局改为莺莺和张生双双出走最终相恋在一起的圆满结局。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追求自由恋爱婚姻的反封建主题。
王实甫的《西厢记》设置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增添了老夫人得知崔张二人的私情后的“拷红”情节以及十里长亭送张生上京,郑恒骗婚和最后张生蟾宫折桂的大团圆结局。《西厢记》安排了两条矛盾冲突线,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莺莺、张生和红娘为矛盾的另一方,这是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力量与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由他们的猜疑和误会构成的,两对矛盾相互交织,使剧情跌宕起伏。
在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演进过程中,《西厢记诸宫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改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爱情,这一大改变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正因为如此,《西厢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润色革新,将故事情节描写得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细腻丰满,反封建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二、人物形象
1、老夫人的形象变化
在元稹的《莺莺传》中 ,老夫人形象单一,元稹只是在故事的开头用了很少的笔墨对老夫人进行交代,老夫人在《莺莺传》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而在《董西厢》中,增加了对老夫人的描写,她由有钱的寡妇变成了相国遗孀,老夫人成了一个做事威严、治家严谨的封建大家长,成为了与张生莺莺对立的反面人物。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老夫人则成了封建礼教的捍卫者,作者借老夫人的形象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对爱情的束缚。
三者笔下老夫人的形象变化与作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她的变化顺应了时代发展,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2、崔莺莺的形象变化
元稹的《莺莺传》塑造了莺莺这样一个貌美如花、性格真诚爽快、对感情坦诚率直的女子,但她只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并且家道中落,《莺莺传》中的莺莺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有些犹疑的,她勇于追求自由的爱情,但是又不能放心大胆的去追求,她的内心有着对于这段爱情的诸多忧虑。
《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中的莺莺出身名门望族,是相国千金,地位甚高,在爱情上更加大胆自信,更有追求。《莺莺传》中的莺莺最终是一个默默接受、屈服命运,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可怜女子,而《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中的莺莺是执着争取爱情最终收获美满姻缘的幸运女子。
《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中的莺莺又有细微差别。前者中莺莺对张生的爱情是比较保守被动的,而后者中莺莺则更为积极主动,甚至向张生透露自己的心声,显得更加离经叛道。《西厢记诸宫调》试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又无法冲破这厚重的枷锁,而《西厢记》中的莺莺则是勇敢在封建礼教束缚下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婚姻,《西厢记》借大团圆结局表明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赞扬了人们对美好真挚爱情勇敢追求的勇气。
3、其他人物形象变化
张生形象最大的变化在于由《莺莺传》中始乱终弃的无情之人变为了有情有义的钟情之人。还有一个变化较大的人物形象便是红娘,在《莺莺传》中红娘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而到《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中对红娘的描写开始增多,尤其是到了《西厢记》中,作者运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红娘这一灵动的人物形象,对其的描写可以让人看到一个善良热心、大胆泼辣的女子形象,甚至于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爱情也和红娘密切相关。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再到杂剧《西厢记》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时代不同,作家的创作动机也会随之改变,作家的写作手法也不断完善臻于成熟,对于情节的描写更加深入细致、跌宕起伏,对于人物的刻画更加生动细腻,时代造就了作家,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时代,这一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不断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