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李斯的故事
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决定去学习。因为“不学无术”,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才能变得有用,因为你有用,人家才需要你,才能改变环境。
李斯找了当时非常德高望重的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成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功建者,欲西入秦“
学成之后,接下来就不是环境挑你,而是你挑环境了。
后来李斯选择了去秦国,秦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因为秦国国军庄襄王刚过世,所以李斯去了吕不韦的名下,并被任为郎官,随伺在年轻的秦王左右。
当时的秦王只有十几岁。
那么李斯想要秦王重用自己,他会对秦王说什么话呢?
当时的秦朝已经非常强大,宛如中央政府,其他国家可以说是俯首称臣。
要说服别人,永远不是你想要说什么,而是对方想要听什么。说服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弄清楚那个人到底想要什么。
那么年幼的秦王想要什么呢?
当时秦史王一心想要的,就是要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可是当时的秦朝已经宛如中央政府,诸侯都只是地方官吏,而且这样的局面已经经历六代了,统一天下不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吗?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而这正是李斯所要说的。
他会怎么说呢?
李斯说了一段大概这样的话:好机会,稍纵即逝。现在诸侯国俯首称臣,只是因为没有贤明的君主,如果以为秦国太强,就觉得不用担心,并且大意懈怠,不急着完成统一的话,那么等到诸侯国出现了贤明的君主重新强大并且联合起来,秦国就要以一敌六,就算你再能干贤明,也不可能统一天下了。
李斯清楚的看出了秦王的志向和他的需要,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快。所以他打动了秦王。
所以,要说服别人,首先要弄清楚那个人到底想要什么。
李斯可以说是个中高手。
来看他的第二个例子。
韩国因为位于秦国东出中原的要道上,所以常被秦国侵略,苦不堪言。因为韩国想出了一个计谋,就是让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利工程师到秦国去,向秦王提出一条建议,修建一条有利于秦国的很大的渠,让秦国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让秦国疲于工程,没有办法再出兵。
但是这个阴谋被发现了,于是秦朝的宗室大臣都主张外国人都不是真心为秦国做事的,都是间谍,要求秦王把所有在秦国做事的外国人都赶走。
历代以来,秦国有很多做官的都是外国人,百里奚,骞叔,商鞅都是。所以秦国的本土人早已经深怀不满,认为只要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本土人,不可能对秦国真心,当然应当把那些外国人都赶走,这样势力就会回到秦国的本土势力手中。
李斯是楚国来的,也在被赶的行列。
而当时的李斯已经开始飞黄腾达,飞黄腾达就是他的目标和愿望,他又怎么会愿意被赶走呢?那么要如何说服当时压力山大的秦王?秦王需要什么?统一天下。消灭六国,一统天下。
于是李斯就上书一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对秦王说,现在把在秦国的宾客/有才能的人都赶走,他们便只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如果被这个国家重用,而且他们被秦国赶走,心中必定对秦国心怀怨恨,必然会想要报复秦国,这样,秦国不但会少了很多人才,全天下的其他人才也不再敢来秦国效力,逐渐衰弱,而其他国家却得到了大量的人才,这样的话,现在的逐客就等于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
这样对秦国一统天下有没有利呢?
当然是没有的。
所以李斯不但没有被赶走,还说服了秦王。
秦王还提升了他的官职。
秦王不但提升了李斯的官职,还采用了郑国的计策,修建渠道,并且命名为郑国渠。
李斯看清了秦王的需要,所以从秦王的需要出发,一次又一次的说服了秦王。
这是第一点,要说服别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弄清楚对方想要什么。
第二点,好机会稍纵即逝。
李斯第一次见秦王对他说的那番话,如果秦国以为自己强大就把小着急一统天下,等到别人强大了,一统天下的目标便再也无法实现了。
而派出间谍到秦国的韩国是否也就从此高枕无忧 呢?
没有错,当秦国着力于修建郑国渠的时候,韩国确实不再受侵略和战争之苦。但是如果在在这个时期,韩国有没有奋发向上变得强大呢?并没有。那么等到郑国渠修成,秦国因为郑国渠的灌溉物产丰富,变得更加富裕强大,韩国会怎么样呢?
《海贼王》里讲到幼年的索隆一心想要打败古丽娜,所以不断努力练习,拼命练习,以为仲能战胜古丽娜,却不知还是败了。
原因是什么?因为在索隆努力练习的同时,古丽娜也在不断练习训练啊!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