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提升阅读速度,不同的书可以用不同的速度阅读。
【核心概念】阅读障碍、必须通读整、理解力、速读、番茄工作法
【金句收集】
1.阅读整体效果=阅读质量×阅读速度。
2.读的慢不代表阅读质量就高。
3.如果不是觉到、悟到,给了也拿不到。
4.理解力不会因为遗忘知识而消失。
5.一个最高效的人绝不是最勤奋,工作时长最长的人,而是工作的时候最专注,休息的时候最高效,精力恢复最快的人。
【故事收集】
1.《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说话(超慢速),让我知道读的太慢反而妨碍理解。孤立的词无法传达完整的意思,高手是按语义单元来阅读的。
2.诸葛亮的“观其大略”、邹韬奋的“略而不漏”,苏东坡的精读“八面受敌”,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3.白银和白蚁,同样的书在不同人的眼里价值差巨大。
4.小墨刚上大学时候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属于超出自己理解力范围的书,但是通过读这本书,理解力得到大幅提升。
【联想发散】
1、听书(听书稿)是无限降低理解力门槛,如果总依赖听书来阅读的话,对于理解力的提升会是个陷阱。我想起听樊登读书里的《刻意练习》《人类简史》这种书,听的时候觉得很有收获,很简单,但是自己去看书的时候,完全看不进去,觉得花费脑力太多,就不想好好读。
2、“社会达尔文主义”,我是第一次听这个概念,但是老师讲的特别清楚,让我一下记住了这个概念,有的人穷不是活该,是系统性的不公平。让我想到了西方国家的防疫管理,特别是美国,“群体免疫”一开始是不是也是种对穷人的淘汰。我这个私护自己瞎联想的,就是能一下记住这个概念。
【洞见时刻】
小墨讲过阅读的不同目标层次,有的人是为了娱乐消遣,有的人有遗忘焦虑其实只是停留在获得知识的层次,最后一种是增进理解力(挑战新知)。
获得理解力的阅读需要分析、对比、思考、记忆……,比如小墨读《包法利夫人》会分析为什么爱玛会走向自杀的结局,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阅读只是停留在前两个层次,虽然读完有的书也很有感悟,自以为是获的课新知,但是只是感受,从来没有试着去分析思考人物性格,比如我也去读了《月亮与六便士》,除了带着小墨讲过的认知,自己对于其他人物也有想法,比如画家施特略夫和他妻子,我对他们的行为有很多不解,但是并没有去深入分析,勃朗什为什么宁愿自杀都不再和施特略夫一起生活。
总之就是突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对于读书的态度和目标是很低的,不愿意逼自己花时间深入思考的。这一点必须要改变。
总结:
1、对于提升阅读速度的训练是有必要的,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速度慢需要提升,只是不满意自己读完书没有做到更好的消化吸收,但是看到小墨老师作为一个资深读书人,都在用各种方法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技巧,我很受触动。
2、阅读的三个目标和层次,之前只是停留在娱乐消遣和获得知识,没有去有意识的提升理解力。这次有了深刻的认知。
3、不在精力不足的时候读书,本来是精力下降,结果被当作对书没兴趣。
行动灵感:
1、有意识的用指读、语义单元、321的方式来训练提升阅读速度。
2、找两本自己感兴趣超出理解力范围的书,试着去挑战一下自己的理解力。
3、用速读的流程去读《高绩效教练》。
4、认真用番茄钟来提升自己专注力(买了只是当倒计时来用,没有用老师讲的方式认真用,还没感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