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小桃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听着女儿唱着童谣多愁善感的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是啊!过了腊八就是年了。面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国家号召就地过年不返乡。记忆中每年春节都陪在父母身边。唯独今年爸妈响应国家号召政策要留在北京过年了。这也是爸妈人生中第一次不在老家过年。这何尝能让爸妈安心过年?
爸妈很传统无论再忙每年必在老家过春节。用妈妈的话说“老祖宗在家盼了一年了,回家给老奶奶老爷爷上坟上供上香”我和弟弟还经常说妈妈迷信。人死不能复生再做这些事情有什么用呢?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爸妈做的这些不就是在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吗?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老祖宗文化。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样子。进了腊月门儿就开始备年货。打扫房子(扫尘)穿新衣服,放鞭炮,贴对联,拜年,走亲访友,请老天爷,灶王爷,财神爷,牛马王爷,炖大肉,炸丸子,篜花糕等等。
要说备年货的时候最怕扫房子了。一天打扫不完甚至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而且屋里东西搬在外边,里屋东西搬外屋,老古董似的家具没几件像样的家人们还当宝贝一样宠。特别是打扫房子时一干就忘记时间。看似不是事的事儿妈妈还忘记做饭。我们姐弟拿个碗盛上热水滴上点香油泡点剩馒头。那吃的叫一个香啊!比现在的山珍海味都美味。想想那时心里都美滋滋的。
记得二年级那年我做了一件让父母哭笑不得的事儿“请灶王爷”。放学时我和同学娟儿经过集市。过年前的集市往往称作叫“赶年集”很热闹类似于小孩的游戏挤加油。那时我和娟走过集市看到在路边墙角一个角落里蹲着一位穿着破烂的老爷爷,他的身前摆着一些又脏又破的“年画”透过画面很清楚的看到是灶王爷。我看了看娟儿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口袋里有交书费老师找回我的三元钱。我不加思索地掏出那三元钱递给老爷爷。说我都“买”了(那时还小不知道叫“请”)记忆中两毛钱一幅,一共十二幅。还不让老爷爷找钱了,劝他早点回家。得意的抱着那几幅宝蹦跳着回家了。妈妈以为我又得了奖状。打开一看原来是我请的“灶王爷”。可以看出来妈妈的表情很无奈,但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反而夸奖了我。后来记不清楚妈妈怎么处理的了。家和往事兴,百善孝为先是爸妈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熏陶了我们姐弟几个。如今都很争气,都已成家立业。
小时候过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老家的大地锅炖肉。那香味飘香几十里隔村就能闻到谁家在炖肉。肉为了初一早晨给祖宗上供和初二带亲戚使用,我们就别想了。唯独妈妈剔肉剩下的大骨头小孩们可以啃啃解解馋。因此儿时的我还闹了个天大的笑话。有一次炖好肉妈妈掀开锅盖盛好一盆,让我端着跑步去给爷爷奶奶送。奶奶问我吃肉了没有?从不说谎的我说:“不让吃肉只让啃骨头”这个笑话成了我们家的开心果。一提就是好几年。记得结婚那年。姥姥还开玩笑的说:“小桃去了婆家可别再说不让吃肉只让啃骨头了。”妈妈说俺妮这次不会了,老公公卖肉可以吃个够。(公公爸确实是杀猪卖肉的)二姨说:“你是不是因为小时候不让吃肉只让啃骨头才找了卖肉人家”?哈哈哈······
儿时过年时的天真无邪幕幕在脑海里翻腾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有趣。
如今爸妈在这关键时刻爸妈不能返乡只能留北京过年了。虽然北京也有自己的房子但在爸妈眼里那毕竟不是“家”。晚上和爸妈视频时我从中读懂了二老的心情。我笑着着说:“娘哪里有房就是家,年在哪里过都一样。初一早晨吃饺子时一喊老祖宗直接就到了。”听我一说妈妈低头拭去眼角的泪。抬头告诉我:“你不懂,哪能一样?疫情期间没办法就算了”。是啊!月还是家乡圆,年味还是家乡浓。 春节是中华民族极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拜年问候,团圆和美包饺子,走亲访友各种丰富多彩的年俗庆祝活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带代代相传。
有一种过年,叫就地过年,不返乡。其实,那是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对祖国人民以及自己深深的热爱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