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写作业这件事儿,让诸多家长苦不堪言,我也曾深感其痛。
记得有一次,我满怀热切的期许,注视着儿子用稚嫩的小肉手紧握着铅笔一笔一画地写字,突然,他把6和9写反了,我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耐心”,尽我所能地温柔,轻声提醒道:“宝贝儿,你这里写错了。”没承想,他嘴巴撅起来,脸也拉成长驴脸,鼻子里还“呼呼”冒着怒气:“哼,你又在说我错了!”这时,再好的脾性,也乱了章法,我一下子炸毛了,大声吼道:“怎么?你写错了,还没人敢说了?!难道一直这么错下去?我提醒你把错误改过来,还不是为你好,你要不是我的孩子,我才懒得理你呢,就你这态度,能学好才怪呢……”
我自顾自地“噼里啪啦”说个不停,就像竹筒倒豆子,儿子气呼呼地看着我,委屈的泪水慢慢溢出来。
事后想想又后悔,真不该像鞭炮,一点就炸,何况净说伤人伤己的话,可想到他那副“说不得”的嘴脸,又觉得“凶的有道理”,要是一直惯着他,岂不是徒增了坏脾性?
痛定思痛,不禁喟然长叹,追溯到几百上千年前,儿郎挑灯夜读,母亲坐一旁穿针引线,偶尔起眉笑看儿子,一派母慈儿孝、和睦融融的温暖画面,演变至高度文明的今天,却是鸡飞狗跳,剑拔弩张,甚或有的家长心脏病发作进了医院,真是悲哀,心生凉意。
类似的剧情反复上演,直到有一件事给我带来转机,带来希望。
那段时间,我准备参加一项考试。儿子写作业,我也要看书学习,俩人反倒相安无事,偶尔他遇到“拦路虎”,我就停下来讲解,也不再怀疑他上课没有认真听讲,那段时间,他写作业异常认真,也特安静,不像之前,总有一箩筐与学习毫不相干的废话。润物无声,我们有时相视而笑,竟也莫名涌起“母慈儿孝”的温暖感觉。
可我考试结束过后,渐渐故态重演。我终于渐渐明白:我的焦虑情绪,如同一道鸿沟,横亘在我和儿子之间,难以逾越,而我随时打断儿子思路,要求他立即纠错,也已经越界了,儿子有权利决定写作业的方式。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扪心自问,反省内心焦虑的来源。我很担心儿子学不好、考不好,他的学习成绩让我焦虑,也似乎与我我息息相关,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共同体”的潜意识在作祟。儿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也是,学习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至多算一个小助手。想到了这些,顿时豁然开朗,心情放轻松,笑容也就多了,儿子也开心起来。
后来,每次儿子写作业,我努力做到“少唠叨”,只是安静阅读,哪怕是儿子的书,也拈过来翻翻,开卷有益嘛;有时,也写点儿诗歌,短文,拿给孩子看,一起乐呵呵地傻笑;有时,练字;有时,做家务……现在,几乎不太可能为陪写作业争吵了。
母亲节那天,儿子写了一封信,悄悄藏在我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和屏幕中间,只有五个红色大字: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