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通识阅读小目标发刊词发布到现在两天了,共有10人参与,选书(或在线课程)103本次。最热门的莫过于文学,心理学次之,再者哲学,然后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量齐观,艺术、外语原著和伦理学的牌子被翻最少,伦家表示鸣不平。
具体情况见柱状图:
英国地缘政治学鼻祖哈尔福德·麦金德曾感言:“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
我们囿于自己的无知和软弱把知识分类进行选择,然后又以通识阅读为渠道完成知识整合,是一个轮回,也是一个困境。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说理论物理学表述了整个宇宙的根本规则,但艾米说神经生物学才决定了人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基础感知,神经生物学才是逻辑顺位排第一的学科。除此之外,还有认为数学,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符号语言学是其它一切学科的基础。
若按学科出现的时间顺序排位,哲学当之无愧名列第一,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是从中分化而出。
然而,物理学表示不服。在还原论者眼中,社会学能还原为心理学,心理学能还原为生物学,生物学进一步还原为化学,化学可再还原为物理学。一切学科不过是“应用物理学”,物理学是最有可能诞生“万物理论”的学科,而哲学不过是一群不懂科学的聪明人玩的一个无聊游戏罢了。
然而,数学表示不服,一切学科不过是数学符号的组成,我大数学才是学科之母。
然而,语言学要站出来说道了。数学不过是种符号系统,这也属于语言学范畴——语言决定了思维形式。
如此推导下去,没有农学,人类怎么活命?没有法学,哪来社会秩序?………
如上,对学科进行逻辑顺序排位,没有积极的意义,只能带来不休的诡辩。而依此来梳理学科的发展和千丝万缕的关系,则是必要的,对于我们综合性思考会有帮助。
接着开头的学科选择情况说。外语,艺术和伦理学最少被选择,以及文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最多被选择。究其原因,何在?
有一种对各学科的概况介绍如下:
政治学,着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我们听说过办公室政治,公司政治……无处不在呀,而我们的书单中大多是有关于国家政治的。
社会学,着重研究群体内的互动关系。被选择的多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社会学更关注当下现实,或者被认为和近年火爆的互联网社群营销有联系?不得而知。
经济学,着重研究人在理性选择时会有的行为。这个也是被选择度高的,经济学常用来解释许多现象,有“经济学帝国”的说法;还或许被理解成一个赚钱的学科?
文学,从人的创作中了解人性。选择度最高,题材繁多,更易读,或许是原因。
伦理学,着重探讨人类应该怎么生活。
……
这里倒想为外语和艺术说两句。在发刊词里,已有说我们现在学的知识虽多以中文呈现,但基本都是舶来品的再翻译。翻译一次,不可避免进行一次解读,很难遵从原著本色,因此若要更求真,学好外语是必须。而艺术,在当下谈起,似乎有一些别扭的意味。在笔者看来,艺术就是一种美。我们常听说一句话:“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可见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充满精神愉悦,充满涵义,充满趣味,充满创新。
就拿中国人最熟悉的茶来说,喝茶与茶道有何区别呢?喝茶,说得粗鄙些,无非是采茶、炒制,烧水,泡茶,咕咚一下,解渴罢了。而茶道,则要从喝茶这个日常行为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和精神享受,无论是茶叶采摘,炒制工艺,茶具准备,泡茶流程,都是非常讲究的。茶道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而这个精神愉悦前提,是对世界有敏感而独立的见解和判断,这就需要独立健全的人格。多接触艺术,用没有成见的心态观察世界,领会独属于个体才能领略的奇妙。
著名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曾撰写《史蒂夫·乔布斯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美国人的一生》和《爱因斯坦:生命的全部》等传记畅销书。在撰写这些牛人辉煌一生的过程中,深切感受那冥冥中的生命脉络,不仅惊叹“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学的造诣后所能产生的那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21世纪建立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