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教材和丛书的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寄予了深刻道理的课文。这3个故事均情节简单,但所包含的道理发人深思,题过阅读可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为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寓言二则》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并交流生活中类似这两个成语的事例;《画杨桃》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一说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的做法有何不同;《小马过河》课后练习呈现了四种观点,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否同意这些说法并说明理由。根据课文内容谈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性。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二是“读好对话的语气”。为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几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朗读课文、读出恰当语气的要求。读好对话,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本单元口语交际是“讨论拟定图书借阅公约”。该公约用于管理班级图书角,涉及常见问题,如怎样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等。这是本册安排的第三次口语交际,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序发言的习惯。教学中要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都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讨论的时候,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2.丛书分析
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主线,“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安排了“范文阅读”和“组文阅读”两个板块,共9篇文章。《寓言二则》中的两则寓言,除了具有“把深刻的道里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这一特点,还都把故事内容浓缩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常用成语,补充《黔驴技穷》和《囫囵吞枣》,目的就是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这类寓言的特点;学习《画杨桃》时补充童话故事《大葫芦》《蜗牛的森林》,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不同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小马过河》时补充童话故事《练歌》《小床大椅子》,这两篇文章中人物的对话主要使用了感叹句,很适合引导学生练习读好对话的语气。《三条腿,四条腿》《一棵大树》《飞翔的小布谷鸟》3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容易启发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也便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表看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焦、喘”等51个生字,会写“疲、筋”等26个字,会写“亡羊补牢、筋疲力尽”等2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
3.画出关键词语,能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4.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同的道理,能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5.明确图书借阅公约的要求,能主动发表意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小组讨论形成班级图书借阅公约。
三、反思
1.读课文,谈看法。
2.读好对话的语气。
3.本单元口语交际是“讨论拟定图书借阅公约”,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序发言的习惯,并注意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