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罗维好烦啊!”
“是吗,她怎么烦啦?”
“下课时候,她又叫我去小花园玩,老师说过,不让去那儿玩。”
“是吗,那你去了没有?”
“没去,后来罗维就生气了,还说不和我玩了,她总是要别人听她的,真烦。”
“乖囡,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坚持去做,你做得很棒!至于罗维说不和你玩了,她不是说过很多次了吗?”
“是啊!”
“你看,她还不是一直在和你玩。”
刚刚还一脸沮丧的女儿,瞬间就笑了,放下烦心事,做作业去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共情。上小学的女儿,遇到烦心事,总会跟我抱怨几句,我总会耐心听孩子抱怨完,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充分共情,然后在试着给出引导。有时候甚至不必给孩子引导,只要让孩子发完牢骚,情绪得到宣泄,孩子的心情就阴转晴了。
我在一个小部门工作,负责办公室还有财务工作,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然而新来的领导对此视而不见。又额外增加了几项新的工作,并安排我做。
这活,是个人就没法做完,只能跟领导讲明实情。领导很不近人情,“做不完,多加加班吗。”谱还挺大。“加班也做不完,除非有三头六臂!”我瞬间爆发了,“领导,我实在难以胜任工作,我申请调动。”尼吗,平时加班就不少,还半毛钱加班费没有,早他妈受够了。管他三七二十一,该说得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事后,我自己找了新的部门,主动要求离职,领导终于意识到我承担的工作确实很多,没有同意我的离职,但也没有再增加新的任务。
你看,如果不让孩子抱怨遇到的烦心事,孩子不是要整天闷闷不乐,甚至会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跟领导抱怨工作多,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干不完的工作。
托马斯.杰弗逊说,生气时,在心中默数十下再说话,如果非常生气,那就默数一百下。这让我想起了,长寿老人多为女性这一事实。男性被灌输的思想总是,要做个坚强的男子汉,再苦也不说,再累也不说,打落牙齿和血吞。总之一句话就是,在苦逼,也不要抱怨。这样的角色定位,导致男人有泪不轻弹,有苦有累也不说,负面情绪长期淤积在心,最终影响了健康。而女性,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他们遇到烦心事,总会选择和亲人、和朋友诉诉苦、吐吐槽。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倍棒。
当然,抱怨完了,情绪宣泄后,就不能在一味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自怨自艾。否则,只能沦落为一个令人生厌的怨妇。要立刻行动起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就要学会承受,要锻炼自己百折不弯的韧性。
所以,生活就是这样,该抱怨的时候抱怨,该行动的时候行动,该承受时就勇敢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