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今天在「得到」更新的一篇专栏文章:《个性化、社会化与体系化》特别感人,也特别触动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以前为了生存而工作的人们,当初怀着想一颗想改变的心,进入一个体系之后,最终反而被体系重塑,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时候,都不能说他们遵循了自己的本心,在社会发展不充分阶段,生存是第一要务,人们矜矜业业一辈子,可能也无暇考虑从个人兴趣出发追求自我实现的意义了。
武老师观点:
1.一个社会越是中心化、体系化,一个人就越容易做后面这种选择,就是为了生存而做职业选择;相反,一个社会越是去中心化、个性化,一个人就越容易做前面那种选择,为了兴趣而做职业选择。
2.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关键是一份本心。一切职业都是人类与社会的关系的产物,好的东西总是源自人与社会的深度关系。拿出本心才能和这个世界建立真诚的深度关系。
3.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中都会面临一对矛盾:个性化和社会化。社会化可以带来安全感,成为体系中的一份子,在体系中求得生存空间,并在心理上依赖体系。
而追求个性化,就意味着一个人把自己的真实自我呈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会带来很多危险,可能与社会脱节。
最好的状态当然是既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也完成了社会化,个性化或社会化太过,都容易出问题。
我的感想:
把幸福的要素列出来,看起来要实现它们并不难,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感到不幸福,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想清楚什么对自己来说最重要。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和同伴保持同样的步调,那可能是因为他听到了不同的鼓声。”
我们太多人听不到“不同的鼓声”了。
「职业」和「工作」在英文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单词,职业 vocation 一词有“天职”的意思,每个人到世上的使命都有所不同,天赋、经历和机遇也千差万别,工作可以更换很多次,所以对找工作不必看得太重要,事业才是人生的支柱,理想才是人生的价值。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关键是一份本心。好的东西总是源自人与社会的深度关系。拿出本心才能和这个世界建立真诚的深度关系。”老师这段话非常感人,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有了坚持本心的空间和机会,但少了一点觉知,就是对这份「本心」的觉知;还多了一点焦虑,对第一代去中心化选择的未知的焦虑。
一切职业都是人类与社会的关系的产物,个性化要能够在社会化体系中获得自我实现而共生,去中心化要能激发个体的自体价值相互接纳,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