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教授“金句”赏析

--统编语文四至六年级教材国家级培训学习琐思

      2019年5月23日,在统编语文四至六年级教材国家级培训班上,温儒敏教授作了《语文课改 读书为本——如何用好统编语文教材》的报告。幸得朋友网上所转温教授报告实录,学习后发现其中不乏“金句”,亦不乏“干货”,读之令人沉思。其中很多观点,我深表赞同。于是,本人不揣浅陋,摘取温教授发言中的一些话语,姑命之为“金句”,作了些个人化的赏析,期待以此深入研究语文教学问题,也期待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金句”1:“立德树人”如何做?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赏析:当下,“立德树人”已然成为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核心价值。但谈到为什么要“立德树人”,料想很多教育人未必能说得清楚。温教授直言:“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一到操作层面就往往无法落地。试想,如果有了“理想信念”,学生也便有了对家国的体认;如果有了“文化自信”,学生也便有了家国的归属;如果有了“责任担当”,学生也便就有了为家国振兴而努力的自觉和意识。这三个方面是我们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教育实际和生命特性全面、整体渗透的。

        让我深以为然的,还有温教授提到的“立德树人”的方式——润物无声。他说,“现在的教学中,常常见到外加的空话、套话、大话,不能体现语文的特点,也难于走心。”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刚性地推送资源、信息,越是机械地传达精神、文化,效果越是不尽人如意。更要命的是,受教者会最终远离教育,放弃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心灵的点拨,精神的化育,最理想的方式是“润物无声”。有一个事实常常会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受教者越是不知道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成效越佳。古人云:“上善若水。”水为什么“上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它化育万物不是用刚猛的方式,而是用慈柔的方式。慢慢地浸润,不断地荡涤,静悄悄地改变。让事物在温柔的抚摸中,在无声的渐进中,在潜移默化,水乳交融的过程中实现着彼此的成全与造就。高明的教学常常“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及说教半分,却常常让学生的人格得到了丰富,心灵得到了滋养。在诗词歌赋的唱和中,在关键语词的玩味中,在人物形象的描摹中,在文本情境的沉浸中,那些精神的、文化的、思想的精髓都一一进驻孩子心田,并长久甚至永远地占据,成为一生的珍藏。教什么重要,怎么教,以什么样的方式教也至为重要。当教学触及到“立德树人”的层面的时候,就是考验我们的教育智慧,检测我们能否真正做到“润物无声”的时候了。

        “金句”2:实现人文教育,不要动不动就套用大词。把大词变为儿童能理解的词,要下一番心思。

        赏析:想想也是,在我们语文教学的现场,为了体现人文性,常常是空话、套话、假话大行其事,“大词”不绝于耳。我理解的,温教授说的“大词”,并不是不好的词,而是远离生活和文本的空洞的概念。“大词”在小学教育中要慎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慎用。小语姓“小”,名“语”。我们始终不要忘记了,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是小孩。如果把概念从文本的意境和生活的情境中剥离出来,再加以放大的话,小孩子就会或是不知所措,或是囫囵吞枣,或是敷衍了事,最终教育走向了虚无。习惯用“大词”折射出的教育观是肤浅的,仿佛用了“大词”就是体现了文道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折射的学生观是模糊的,我们把孩童等同于思维成熟的成人,等同于可以填充的器物,等同于没有感知和创造力的顽石。当然,其折射的教育观也是非人性的,似乎只要干预就有成效,只要反复就能抵达。所以教育变得粗暴,变得简单,变得苍白。

        走出“大词”的误区,需要我们读懂儿童,知道他们正在经验着的生活是怎样的,能够或是愿意体验的情感是怎样的,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旨趣所在,他们的语言习惯,等等等等。当我们对此已经了然时,我们就会将“大词”转换成“小词”,将概念演变成画面,将道理幻化成一泓清泉,滋润孩童心灵,在天光云影中,徘徊,映照,绵延……

        “金句”3:教材在重建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这是“隐在”的体系,不是“显在”的,不刻意强调体系化,以防止过度的操练。

        赏析:几十年的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快速发展,也看到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从工具性到人文性,从人文性到工具性,再到如今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就像是一个钟摆,在不断地寻常那个最恰当的位置。《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任何时候,我们过度地强调事物的某一个方面,都会让我们误入歧途,离真相越来越远。孔子说:“叩其两端而竭焉!”国家统编教材在引导老师们强化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为此,编者创生出“语文要素”的概念,不仅如此,还努力将语文要素作了系统化的梳理、确定和安排。一个复述,从二年级借助图画、提示复述,到三年级借助表格等详细复述,再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可以说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温教授此言,我听出了一丝担心,那就是担心老师们会过于强调语文要素的训练,而流于机械化,单一化。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学生新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割裂。我以为,若要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对于训练一要操之有度,适可而止;二要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三要基于文本,相得益彰。我们要读懂编者的意图,不要人为地拔高。同一个语文要素,在不同年段,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入语文要素的学习。那种一节课直奔语文训练点,只为语文训练点的方式是粗暴的,无趣的,也是叫人讨厌和生畏的。

        “金句”4:老师要读课文。不要先看参考书,先好好读原文。不只是新课文要认真去读,老课文在备课时也要重新读。教师先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

        赏析:由此,我想起已故的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先生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老师书不读好不上堂。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没有深切的感知,高度的体认,那讲述也一定是虚的,假的,空的,无力的,乏味的。就像我们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你的感动程度直接会影响到你讲述时情绪的张力,表情动作的表现力和语言的感染力。如果你在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没有一丝一毫的触动,没有一丝一毫对关键语词的敏感,那可以暂且不教,等有触动和感觉的时候再教。这似乎有些理想化,但,我以为,这是对课堂和文本的敬畏,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成全。可以想象,当你读书读到情动于衷,浑然忘我时,你会享受这个过程,你会受到灵魂的洗礼。带着这样一种姿态走入讲堂,你就会迫不急待地要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和所思所想。这本身就是令人沉醉和着迷的。如果教学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那课堂也会为我们带来深层次的幸福体验。孔子说:“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说的是,现代的人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做给别人看。而古代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富德性。教师课前沉浸式地阅读或是朗读,就有可能实现“为己”之学和“为己”之教。为了自己体验到洞察文本秘妙的快乐而读,为了自己享受思想碰撞和生命对话的快乐而教,就会成为奢华而美妙的职业生活。教师备课时读好文还有一大好处在于:蓄势。为什么钱塘江每年有那样壮观的大潮,就是因为蓄的势足够大。读书就是蓄势,课堂教学的无力就是课前读书的无力,课堂教学的苍白就是课前读书的苍白,课堂教学的逼仄就是课前读书的逼仄。读得怎样,直接影响到教的怎样,那为什么不读呢?

        “金句”5: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要过多解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诗中那种感觉,让学生品味读。有时诗意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

        赏析:当我们把诗意确定为一个又一个答案时,诗便已经“死”去。当我们把诗句演变成一个又一个解释时,诗便已经干瘪。“诗无达诂”一切对于诗意的固化和规定都是一场徒劳。我们只能试探,试探一个个别样的灵魂,在别样的时刻,那些个别样的情愫。作为一个语文人所能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切有必要的资源,有必要的支架,有必要的引导,使其有个大致合理的方向和基本适切的意境。学生自可思接千古,自可遥想四方,自可与诗人的心灵对话,自可在特定的场景悠游。在初知其意,略得其味之后,读之,吟之,诵之,反复玩味品察之。叶圣陶先生说:“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这说的是语文教学,我以为,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尤应如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借助媒体,借助文本,借助教师语言的功力营造一个有强烈代入感的场。然后,就让一切该发生的发生,该生长的生长。我们只需要适时地拨,适时地推,适时地提,适时地对话激发,适时地推波助澜,适时地穿针引线。古诗文的教学,过程大于结果,形象大于艺术,诵读大于讲解。

      “金句”6:语文课很热闹,很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的阅读,老是组织各种活动,并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赏析:《道德经》有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厚重的应该主宰轻浮的,宁静的应该主宰躁动的。这样,我们的行为才不至于偏颇。阅读尤为如此,语文教学尤为如此。文本是一个个特定的现场,这个现场的背后是为文者隐微而深远的思想,激越而含蓄的情思。那是孤独而高贵的灵魂的低吟浅唱,那是在沉静而单纯的世界里的嘶鸣倾诉。文本的创作是“情动而辞发”,阅读的感悟是“披文以入情”。一来一去,一顺一逆,若要使得这样的沟通自然畅达,就必须与作者有着基本对等的品质,与创作现场基本相似的状态。这个状态千差万别,但其根本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重”,是“静”。语文的实践活动需要,但不宜太多;课堂的活跃与互动需要,但不宜太频。课堂上要多一些静思默想的时刻,多一些内心涌动的时刻,多一些内心倾谈与对话的时刻。人的素养提升是一场内在的静悄悄的革命。外在的喧嚣只会扰乱心性,使灵魂的“革命”和素养的提升化为乌有。一堂课得到迅速推进,是高效的,但唯有适时地停止,让学生静思默想,才是高明的;一堂课风生水起,活力四射是精彩的,但唯有不失时机地引发内心思维的风暴,参与高级的、有挑战性的语言的运作才是精当的,精湛的,精妙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