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温儒敏:应该这样才能用好部编本新教材!

伊人频道  昨天

尊重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访谈

作者:杨伟

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

杨伟(以下简称“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语文教材已有部分在全国投入使用。老师们拿到教材后都感到很新鲜,想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多了解这套教材编写的理路,也想请教一下怎么才能用好新教材。作为总主编,您怎么评价这套教材?

温儒敏(以下简称“温”):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者来评判。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教材。

这套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相对好一些,是因为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不同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但总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最好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引发某些新的研究课题。那么这套新教材就会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总之,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杨:统编本语文教材有哪些特色?有哪些突破?

温:总体特色可以从四方面来概括。

一是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二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包括 “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偏。

三是守正创新,不是对以往教材的颠覆,而是继承以往各版本教材好的经验,又有一些创新和发展。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杨:这四点可以说是新教材的总体特色。我们还想了解得更细致一点,比如说课文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温:先说说统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与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小学一年级上册原来共41课,包括汉语拼音13课,识字8课,另有课文20篇;新教材只有32课,其中汉语拼音减少为8课,识字则增加到10课,另有课文14篇。

注意:汉语拼音课减少,识字写字课增加了。

小学二年级上册原来人教版40课,新教材减少为29课。初中原来七年级上册和下册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其他册数也都减少了课文数量。课文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小学的变化大一些,识字教学多集中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

初中虽然课文减少,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数量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内容又有所增加的用意。课文的选取不但数量上有变化,篇目变化也比较大。

小学大概有半数以上课文是新的。选文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这也是有针对性的调整。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过度。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还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阶段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初中古诗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占比也有提高。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而且又是统编,各方面的意见常会有碰撞,矛盾和争议往往就体现在课文选篇上。这也是需要花很多力气去平衡的,其中甘苦,难以诉说。现在做到这个样子,很不容易了。

杨:以往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大都是以人文主题来结构单元的,统编本采用的是双线单元结构体例。请问这有什么考虑?

温: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和写作,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个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在教学实践中,大致可以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进行,把若干板块的教学穿插安排。教学实践可以大致依照几个板块的顺序进行,也可以作些灵活调整。

另外,综合性学习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加突出。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减少综合性学习课时的同时,把这一课型做得更实在,每次的主题也更加集中,以提升教学效果。口语交际教学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实际上是分散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安排,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习题设计的课堂讨论,也是口语表达的练习。

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几个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序可循,但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来适当组合,没有必要划分得那样界限分明。

再说说单元的设置,统编本教材在这方面也有所创新。

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初中的单元设计栏目没有小学那么多,但也各有各的功能。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先是“导语”,四篇课文都有“预习”,课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自读课文设计最引人注目的是“旁批”,还有“阅读提示”。

杨:一线教学比较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些年强调随文学习,新教材是否还坚持这一点?有没有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

温: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在十多年、二十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绑架。

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教材编写受这种观念影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与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随之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握住的“干货”。

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统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统编本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操练。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统编本语文教材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主要靠五条渠道:教师用书,每个单元的导语,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初中每个单元都有的一两块“补白”。使用统编本教材,要注意这五条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备课要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克隆现成的教案了事,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

中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不要过分追求体系化,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去反复操练,但也要有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练,有“干货”。总之,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不要体系化,但要有体系。

这不是开倒车,不是回到以前(其实现在也有)那种完全围绕知识能力点展开的教学,而是在教材中让“语、修、逻、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清晰,教师教学有章可循。

杨:教材为何把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是出于什么考虑?教学中应当如何去区别和把握?

温:精读和略读混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通病。其实教材的课型区分,是有讲究的。

精读课主要是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其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统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地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并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统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统编本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学生的阅读速度。

杨:都说课外阅读很重要,可是实际上保证不了。统编本教材是如何设计课外阅读的?怎样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

温:统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意在与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每次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

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大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加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老师们使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这样,语文素养的提升才不是空话。

杨:您在许多场合都提倡“1+X”?能说说什么是“1+X”吗?

温: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远远不够。统编本教材虽注重往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量还是不够。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那样不会产生长久的读书兴趣。我的这些理念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教材中。

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状况。

阅读材料怎么找?现今很多流行的读本,都可以当作“1+X”的阅读材料。我特别要介绍一下由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最近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比较好,还注意配合新教材各个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大家可以参考选用。

杨:统编本教材面世后,比较引起大家关注的是一年级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请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温:这个改变体现出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一年级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 ,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放缓幼小衔接的坡度。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形成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杨:汉语拼音对刚上学的孩子而言比较难,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温: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不是阅读的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拼读准确,二年级熟练一点,也就可以了,别增加其他额外的负担。

另外,统编本教材的拼音教学内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大家对此也要重视。

杨:《和大人一起读》也是比较新鲜的栏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吗?

温:《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所以让大人和他们一起读。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注重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建议老师们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

一起读可以朗读,也可以讲读,或者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应当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教师如果觉得教材中“一起读”的课文比较浅,也可以换,另外找一些作品来读。

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教学是重头戏,也比较难教。请问统编本教材在这方面有什么改进?如何做到更有科学性?

温: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本教材低年级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一年级上册后面附有《识字写字基本字表》,要求会认三百个字。这是依据对小学生阅读的字频调查来确定的。先认这些字,才可能尽快过渡到独立的阅读。而且从字理、字结构来看,先认识这些字,也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更多的字。

统编本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就是说,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教学中老师们要重视范读、熟字带生字、尽量勾连口语词,等等。

杨:现在大家都关心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请问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有无必要让孩子学“国学”?

温: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没了。

比如有一些老师教《静夜思》,教案的设计就很繁琐。首先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有月亮,老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呀?有的还让学生发表一下感慨,说:“月儿圆啦,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他只身离家在外,看到圆圆的月亮,想起他的故乡,想起他的亲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过写诗排走心中的寂寞。”这就有点“绕”,还有点“酸”,小学生怎么会有兴趣?

有的老师还逐字逐句地讲解,安排各种活动,比如李白的诗中有几个动作呀,分解一下,让孩子们演示一下什么叫“举头望明月”。这多累赘呀!于是《静夜思》中的“静”跑了。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求不能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有的老师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另外,朗读不能取代自主性的阅读和吟诵。

要不要把“国学”当作课程?没有必要。“国学”这个概念很复杂,在晚清是为了抵御“西学”、拯救国粹而提出的,当时是“国将不国”之学,带有保守主义的意味。这些年有些人张扬“国学”,也许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什么是“国学”?范围太大,很笼统,而且精华与糟粕纠缠,又很复杂。我看还是提“优秀传统文化”为好。至于“国学”不“国学”,学界都还弄不清楚,有争议,我们中小学不要去套用。

社会上有人开设了读“三百千”的班,说那是“读经”。夸张了。“三百千”是古代开蒙的读物,主要是认字用的,小学生读一读也无妨。但要注意“三百千”并不是“经”,里边也有许多不适合现代人格发展的糟粕。不要开设什么“读经”班,多读点优秀的古诗文就挺好。

 

作者:杨伟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