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书叫《明智的行动艺术》,这本书是由德国畅销书作家罗尔夫·多贝里写的,他这些干扰决策的思维误区展开了长期研究,撰写了大量著作。
《明智的行动艺术》这本书介绍了对我们思维误区造成干扰的四个方面,
分析解释了以下几种问题:
1、为什么拿锤子的人,会把一切都看成钉子?
2、如何进行理智判断、不轻易被他人蒙蔽?
3、如何看待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让他们与自己愉快合作?
4、为什么我们偏爱那些经历痛苦才获得的东西?
5、如何回归理性,去看待一件事情真正的价值?
6、如何打破思维局限性,以更开阔的思路做决策?
书中提到的干扰思维误区的四个方面分别是:心智理论效应、专业思维偏差、推己及人高估感受的一致性、劳力辩证现象
一、心智理论效应:相对于冷冰冰的数据,我们为什么对具体人物更能感同身受?
在这个观点下面,作者举了一个给非洲捐款的例子,做了两个实验,一是当把一张非洲饥饿的瘦小儿童带着渴望目光的照片展示给大家,大家的平均捐款金额一般在2美元以上,第二个实验是,把非洲300万饥饿儿童的数据展现在大家面前,一般捐款金额在1.5美元以下,由此可见,形象具体的画面更容易吸引人,让人感同身受。
策略:所以对于决策者来说,在做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要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要了解事物背后的数据和事实,才能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智理论效应”,用受众身边的人物或熟悉的场景打动他们
二、专业思维偏见:为什么拿锤子的人,会把一切事物都看成钉子?
当人具备某专业领域的知识时,常常会惯性的用专业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专业思维偏差会形成盲目自大,过度自信的结果,会导致错误性的思维判断。
策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打破专业思维惯性,多思维模式的学习,培养多元化看问题的视角,才有利于决策者做正确的判断。
三、推己及人高估感受的一致性:为什么我们总不自觉的认为别人的想法可能和自己的是一样的?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感觉别人的感受和自己是一样的,常常以“我感觉”,“我认为”来主观臆断别人的想法,从而不能很好的做出正确的指导方法。
策略:1、在行动前要做大量的调查,多收集别人的意见和想法;2、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3、养成包容宽容的心态,允许有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的存在。
在行动前,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差异,那行动的阻力就会变小,更容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
四、劳力辩证现象:为什么我们更偏爱经过痛苦得到的事物?
劳力辩证现象是但你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很多精力,甚至是付出了痛苦,就会对这件事情带来的结果愈加看重,人为地夸大、拔高其自有的价值。正如最近热论的程序员苏茂享的死,他在认识瞿欣欣之后,为其付出了很多“沉没成本”,从而愈加看重结果,不舍得放弃自己错误的选择,导致自己的不幸身亡。
策略:有意识的保持清醒,理智的分辨一件事情的真实价值,对错误的决策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而不舍得。
而反过来也可利用“劳力辩证现象”刻意强化对事物的认知,太高事物的价值,可适当的增加难度,调调对方的胃口,让对方不那么容易获得,对方才会珍惜获得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