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我常去离家数十米远的一个书店看书。书店对面是一所中学,每到下午六点左右,一拨一拨的学生便穿着校服,提溜着书包,神态各异地走出校门。这个时候,我便坐在靠窗的桌旁,安静地聆听那些孩子们的欢笑。看到有些孩子脸上并不舒展的眉目,我会细细地猜想其中的缘故。这是一段十分有趣的时光,坐在心灵的看台观摩人生的开幕谢幕,我不曾想过要做那个缺席的人。
-------------------题记
这个路口基本上处在交通要道上,书店出口的近前就是公交车站,孩子们夹在车流中,左顾右盼,等公交车的片刻,便溜到一个书架前拿起一本书,顺手翻看,一边还拿眼瞟着站口,一旦要乘坐的车出现,立即丢下书就跑。这可忙坏了书店的老板,这边刚整理好,那边又乱了。书店的主人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婆婆,退休之前是个小学语文老师。她说她喜欢这些书被那些孩子们弄乱的样子,每天晚上,她和老伴会在店里忙到九点钟。把弄皱的书页整理好,把孩子们经常翻动的书摆放在醒目处。她说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就流动着一些无以名状的情感。是了,我想起有几次,我觉察到她嘴角挂着轻轻的笑意,眼神柔和。她静静地站在门口,对着看书的同学说,别慌,车来了,我叫你们。看书的同学渐渐定下神来,也还是有同学仍然心焦气躁。老婆婆也不言语,只是淡淡地笑着,目光温和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
我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那个时候没有车水马龙。放学了,大家把书包一背,三五成群地回家。我记得我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小学升到初中没能分到一个班,我笑说没有缘分,而另一个朋友偏偏不信,说非要把这段友谊继续下去,因此每次放学,大家约好一起走,不是我等她们就是她们等我,非要等到三个人一起走。那时,我们很少走大道,一放学,大家不约而同地往另外一条路的方向走。那是一条田间小路,小路两旁蜿蜒着几处风景,有荷塘,还有黄昏雨前低飞的蜻蜓以及一种褐红色可以食用的果子,都成为我们流连忘返的理由。实际上那条小路比较偏僻,几乎没人经过。我们三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平地,上坡下坡,乐此不疲。我在想那个时候,长堤上的野蔷薇一定是羡慕我们的,要不然怎么每年盛夏都开得那么热情奔放;我在想那个时候,大榕树上的蝉一定是嫉妒我们的,要不然怎么会鸣叫得那么欢快,引人侧目;我在想那个时候,荷塘的月亮和清风一定是在等待我们的,要不然怎么那晚我们去倾听她时,清香阵阵,清风徐徐,月色晴朗。
那段光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人离开了家乡,去了三个方向,到了三个不同的地方。在以后的时日里,我们攥着一处的牵念,怀抱着三处的牵挂,相约在放学路上彼此守侯。我们,在电话里笑谈、设想,约定。
于是,我想,我也是喜欢孩子们把书弄皱的,我用目光去抚平它时,我的心就会不期然游荡回心灵的故乡。
那是一段有趣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