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3.23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三〈八佾〉》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3.23子语(1)鲁大师(2)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从(4)之,纯(5)如也,皦(6)如也,绎(7)如也,以成。”
【注释】
(1)语:告诉,动词用法。
(2)大(tài)师:大师是乐官名。
(3)翕(xī):合、聚、协调。
(4)从(zòng):放纵、展开。
(5)纯:美好、和谐。
(6)皦(jiǎo):音节分明。
(7)绎:连续不断。
【集注】
语,去声。大,音泰。从,音纵。语,告也。大师,乐官名。时音乐废缺,故孔子教之。翕,合也。从,放也。纯,和也。皦,明也。绎,相续不绝也。成,乐之一终也。谢氏曰:“五音六律不具,不足以为乐。翕如,言其合也。五音合矣,清浊高下,如五味之相济而后和,故曰纯如。合而和矣,欲其无相夺伦,故曰皦如,然岂宫自宫而商自商乎?不相反而相连,如贯珠可也,故曰绎如也,以成。”
【钱穆】
语鲁太师乐:语,告也。太师,乐官名。
始作,翕如也:古者乐始作,先奏金,鼓钟。翕,合义。翕如,谓钟声既起,闻者皆翕然振奋,是为乐之始。
从之,纯如也:从,亦可读为纵。钟声既作,八音齐奏,乐声自此放开。纯,和谐义。其时器声人声,堂上堂下,互相应和,纯一不杂,故说纯如也。
皦如也:皦,清楚明白义。其时人声器声,在一片纯和中,高下清浊,金革土匏,各种音节,均可分辨明析,故说皦如也。
绎如也:绎,连续义,相生义。是时一片乐声,前起后继,络绎而前,相生不绝,故说绎如也。
以成:一套的乐声,在如此过程中完成。
或说:乐之开始为金奏,继之以升歌,歌者升堂唱诗,其时所重在人声,不杂以器声,其声单纯,故曰纯如也。升歌之后,继以笙入,奏笙有声无辞,而笙音清别,故曰皦如也。于是乃有间歌,歌声与笙奏间代而作,寻续不绝,故曰绎如也。有此四奏,然后合乐,众人齐唱,所谓“洋洋乎盈耳”也。如是始为乐成。古者升歌三终,笙奏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为一备也。两说未知孰为本章之正解,今姑采前说。
[白话试译]
先生告诉鲁国的太师官说:“乐的演奏之全部进程是可知了。一开始,是这样地兴奋而振作,跟着是这样地纯一而和谐,又是这样地清楚而明亮,又是这样地连绵而流走,乐便这样地完成了。”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自译】
孔丘先生与鲁国掌管诗乐的大师官讨论音乐,先生说:“乐的演奏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开始演奏时,乐器相配,五音和顺;逐渐展开,乐声纯净优美,节奏清晰分明,曲韵就如同流水一般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一直到演奏完成。”
【感悟】
诗乐是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孔丘先生对此肯定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才和乐官探讨这个问题。但不知具体出于何种情由,夫子才会说出此番言论。又因为,古代音乐遗失殆尽,今人翻译总有词不达意的别扭之感。或许,夫子绘声绘色的讲演,穿过时空,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一场哑剧。
【后记】
如翕如纯,如皦如绎,如一头雾水。
槐榆柳
2017年1月24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