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刚过,敲门声响起,门打开,三个娃涌进来,觉肯定是睡不成了。
今天原本计划去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和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的游学项目有所调整,起因于昨日在去往郑州的途中得知郑州博物馆策划组织的《大河文明展》正在展出,这可称得上是个大礼物!孩子们在五年级很重要很重要的“古文明”板块,似乎在此时有了一个更切实的落脚之地。
“文明因河流孕育,受河流滋养,随河流流淌,与河流共存。”不同的地理环境诞生出不同姿态不同特点的文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各个不同的文明汇聚在《大河文明展》,必是一场难得而又精彩的古文明对话之盛宴。
今日的游学项目就是这里了。
古人,依托大河,一步步发展出伟大的文明。这群孩子,走入河南,走入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走进这个展览,仿佛重新站立在时空的源头,有机会去探寻那些古老的文明和先民的秘密。
在大河的孕育中,滋养与毁灭并存,那些河谷的生灵呈示着原初之美,丰富的资源是先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信仰的寄托在大河中萌动;
在大河的孕育中,塑造与发展并进,那些陶器的发明昭示出黏土的馈赠,陶器和农业,是大河文明萌动时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文明起始的重要开端;
在大河的孕育中,城与国渐次出现,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在此重现,五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尤其耀眼;
在大河的孕育中,发展与共生绵延,有断有流,有金有瓷,如同河流汇入大海,文明与文明之间交流融合,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木乃伊、亡灵书、楔形文字、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塑、碑刻……多个世界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齐聚一堂……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各文明依托着母亲河相对独立的发展,散落在这片古老大陆的各个角落,为了生存与生活,先民以迥异的精神图腾孕育了相似的工具与辉煌灿烂的文化。
看完展览,令人感叹的是,那些古老的大河文明,如今只剩下中华文明依然存续。大河文明的兴盛与衰败、连续与断裂、交流与互鉴、发展与共荣,无不引起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索。
世界终是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孩子们亦有属于他们的视角和想法,每一个专注的眼神儿和定静的状态都深深吸引和感染着我,抬手记录下了一些瞬间。打卡盖戳也是少不了的,那是一段属于他们的旅程,属于他们的记忆。
趁着午餐的时间,调整了下午的安排,取消原定的游学项目——黄河风景名胜区和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去找一段“野黄河”让孩子们亲密接触一下吧。同行的李超老师和马师傅立刻准确找到了一个地方——南水北调工程和黄河交汇处。
一近黄河,孩子们发出了“哇…哇……”的惊叹声,这就是黄河呀!(总感觉他们“哇…哇……”得有些夸张)有的孩子跑过来,非要我想办法送他们到远望中黄河中间冒出来的浅滩处去耍。
顺着黄河的堤岸前行,岸边有不少车辆,人们支起帐篷,享受着树下的荫凉和亲朋间的相聚时光。我问停泊在岸边的黄河水文测量船上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这一段的黄河水即使在汛期水位也不是特别吓人了,黄河水也没那么浑了,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调节作用很关键。
有水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看着他们嬉笑着把一块一块的土泥当做“胡老师”扔进水里,看着他们把李超老师拢进他们偶发“创造”出的泥土蹦床上,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由岸边腾起,徜徉在这片黄河流经的大地上……
视线扫向远方,在那水土相接之处,孩子们的笑声似乎早已到达,那是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物质和精神坐标,这群孩子,这群有机会亲近着黄河水把玩着黄土泥的孩子,他们,将是这片土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