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几个月前就买来了,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拖到现在才阅读完,给我最直接的感受的就是「我真应该早点读到这本书!」,书中的观点给我提供了一些很多新的思考,也打破了之前的一些既有的概念和方法论,不夸张的说对我的人生都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强烈推荐阅读! 下面这段话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我现在的心情: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开拓你的眼界,然后看清世界,看清自己,在你无所事事,漫无目标的时候能有一种严肃的力量推着你不断向前。当你沉迷于书中绚烂多彩的世界,观念被翻天覆地的革新,才会真正明白拥有一颗丰富的内心是多么的美好。
概念和方法论
-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不仅仅需要管理时间,也需要管理我们的「心智带宽」,时间可以分解,带宽却无法分解,这直接导致了分心和焦虑。
-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理性的分析和行为一定可以带来有益的作用,但是从文中「床位稀缺医院的案例」(从手术室资源严重不足的医院再开辟一间手术室,不安排计划内手术。站在完全理性的假设角度,这些举措都是低效且不合理的,但如果将稀缺对人的心理影响考虑在内,这些做法却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我们可以看出,因为稀缺和带宽的不足,理性行为不一定带来好处,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稀缺。
- 稀缺会带来专注红利,让我们在应对迫切需求时表现得更好;同时也会让我们产生管窥负担,让我们自觉的忽略「管子视野」之外的事情,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稀缺陷阱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效。
- 穷人最不能持之以恒地服药;穷人做家长时更加不称职。穷人这样那样的的无能,主要源于贫穷本身;只要身处于贫穷之中,人们就会变得无能。(当然,有打破这个规律的方法: 改变稀缺心态)
-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保证适中的余闲,也就是保证了足够的心智带宽。这一原则适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项目面临截止日期即将来到时,人们普遍想到的就是加派人力和延长工作时长,但是这往往无法达到人们的期望,因为人们总是在项目截止日期快到时表现出对时间的稀缺,所以要在时间充裕时期开始,合理分配余闲到各个阶段。
真实案例
案例一:
我一直对车有强烈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拥有自己的车,然后就可以自由出行,生活更加方便。 这就是我过去到现在的「稀缺」,这个稀缺一度俘获我的大脑,降低了我的带宽,控制了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这种俘获的结果就是:在存款只有4W+的时候,我就计划着用所有的钱按揭买车,并且用各种理由告诉自己买车后对我生活没有多大的影响,我基本可以承担,比如每个月增加的车贷、油钱、停车费,还有不久买房后的房贷。当时我工资5K左右,现在想来,当时的我根本无力承受这样的负担,但(被稀缺控制的)我可不这么想,最后要不是老婆的阻止,我极有可能就会付诸行动了。
阅读了《稀缺》这本书后,我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差一点就犯了大错,实属庆幸。 这也进一步论证了「读书使人进步」这个方法论是无比正确的,坚持读书势在必行。
案例二:
这个事情发生在去年下半年,主人公是我老婆的弟弟,今年22岁,希望早点住上自己的房子,再加上因为这个女朋友家里的人对他家里非常不满意。所以此时房子成为了他的「稀缺」。 然而他没有我这么幸运,面对稀缺带来的俘获,他最终做出了错误的行动,而且近乎荒唐。
大概是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他跟随着房产中介去看一套十多年的二手房(真心不怎么样的那种),不知道怎么的就看上了,这都还不算稀奇的,稀奇的是他竟然马上就交了2W定金(这是他当时所有的积蓄),签了合同! 然后才给他爸妈说这件事情,并且让他爸妈给他凑首付剩下的10多W。 得知这件事情他爸妈感到震惊的同时,无奈不想2W块钱打水漂,就只有东拼西凑,到处找亲戚朋友借债才给了首付。一直到如今,他们一家人都被房子弄得疲惫不堪,时常还需要找其他人借钱来周转资金。
从上面的案例看,究其原因,一是稀缺所带来的带宽变窄,导致了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降低,一是自身经历尚浅,不够成熟。 在这两个原因中,我认为稀缺俘获大脑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后者,因为即便是足够成熟,有的时候也很难抵挡「管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们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尽量避免「稀缺心态」。
总结
从传统的行为经济学上来看,资源是稀缺而有限的,理性的分析和行为都被认为是有益的。不过本书从「稀缺心态」这一独特且恰到好处的角度来分析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行为,揭示了「稀缺」作为它们所有的共性所带来的好处和更多的不利影响,这让我们能够从根本上理解了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实属必读佳作,强烈建议各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