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在重庆市双福育才中学校演播大厅,一群语文人因名著阅读而相遇。这是一场九龙坡区中考名著导读的深度研讨会,是一次初三语文人的齐学共研、齐生共长。此次活动内容丰富,选点精准,共有中考名著导读研讨课、执教者现场说课、中考名著导读专题交流、听课老师评课议课等四个环节,历时近3小时。九龙坡区中学语文教研员陈远霞、何生宏老师,区九年级语文老师、七八年级备课组长,育才双福校区全体语文老师等两百多人参与本次活动。
图为老师们听讲现场
撑一支长篙,载一船星辉
育才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的王韵老师带来了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昆虫记》读后提升课。课堂从“趣”字入手,分别从“有趣的昆虫”“有趣的表达”“有趣的灵魂”等三个方面带领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这里有形态各异、性格迥异的小小生命;这里有幽默睿智、活泼灵动的语言表达;这里更有尊重生命、探索真理的法布尔。学生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巧妙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智慧碰撞,是虫性与人性的交织,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撑一支兴趣之篙,向名著更青处漫溯。这只“长篙”,还延伸到中考试题的研究。王老师从“内容和情节”“体会写法”“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为学生搭桥铺路,模拟中考试题,助力中考。
图为育才中学王韵老师执教现场
撷一朵朝花,染一身芳香
育才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的肖勤梅老师则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匠心独运、博采众长、切实有效的《朝花夕拾》导读微型讲座。为了消除经典的隔膜,肖老师从读前激趣入手,如简笔画、视频、民风民俗齐上阵,让学生未读其文,先识其趣。其次,在学生正式进入文本时,她采用“粗读概览”“细读深解”“研读拓展”三步阅读方法有效地推进。在“细读深解”这个环节,肖老师利用常变常新的方式撷取那一朵朵散落在地的朝花,通过背景资料助推学生更好地了解鲁迅,通过内容具象化聚焦主要情节把握,通过批注多样化深化学生的认识。肖老师的微型讲座精心、精致、精要,全面地展示了她对名作导读的虔诚与耐心,智慧与温情。
图为育才中学肖勤梅老师讲座现场
在肖老师的讲座里,老师们品出了阅读经典的美好情趣与重要意义——一场美丽的邂逅,我们不仅可撷一朵朝花,遇见丰富而有趣的鲁迅,更能染一身芳香,遇见智慧而美好的自己。
携一众之力,行一方天地
一支长篙,一朵朝花,让我们对名著阅读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在评课议课环节,一外的刘静、铁中的刘敏、杨中的石敏、白市驿中的罗丽琪等老师作了精彩点评。教研员陈远霞老师更是站在全区语文名著大教研的高度作了总结性发言。陈老师的讲话,循循善诱,智慧恳切,她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的站位应该是助推,成为助推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生长能力的人,而不是自己去生长能力!”她对老师们作了简短而有力的专业指导,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还有温度。
图为区教研员陈远霞老师总结讲话现场
在名著阅读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个语文人都是彼此的同行者,都是彼此的搀扶者,都是彼此的引领者。只有群策群力,我们才能迈得更稳,走得更远。
(报道:项伟)
附部分青年教师学习感悟:
情理兼备的名著导读
初2021级备课组:田晔
青空终于遣散了灰色的乌云,回归本真的蓝,金色温暖的太阳和洁白蓬松的云团,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好天气里,作为双福育才初一新老师的我,认真倾听了一堂中考名著阅读的研讨会。王老师的课堂,肖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感自己在名著阅读指导方面的青涩。存在的问题太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溺水三千,只取三点:
1.“自读方法”的忽略。作为新老师,我在名著导读方面缺乏教学经验,虽然每周会固定一节课作为阅读课,给足学生仔细品读名著,但发现孩子们的一节课的收获不大。在听了肖勤梅老师关于《朝花夕拾》的名著导读课后,我发现自己很少注意到学生的旁批问题,阅读课上学生们都只带着眼睛看,鲜少用笔圈画,在文字旁留下自己的疑问。并且没有教授学生批注方法,联想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促使学生从多个层次多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同时,旁批问题的提出应该更明确化。名著导读应引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中注意旁批的阅读提示。
2.“教师补充”的缺失。《朝花夕拾》是我们上学期指导学生阅读的一本名著,对比肖老师的课堂呈现,忽然发现自己对于《朝花夕拾》的课前准备存在极大缺失。我仅仅是对整本书的创作背景做了详细介绍,由于时代遥远,同学们只留下“批判社会黑暗”的印记。“迎神赛会”的热闹场景,“无常”的模样,《二十四孝图》的其他小故事,甚至是《小引》中“纷扰”究竟指的什么……这些点既是学生们印象模糊的,也是同学们尤其感兴趣的。肖老师将补充精细到了《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文章里。
3.“问题的设计“欠缺层次性。我的课堂只能考虑到了各个板块间的联系与整合,常常没有对其下的小问题作一个梯度性的顺序变化,学生有时会被我的问题“杀”得措手不及。这是我第二次听王韵老师的《昆虫记》,她的的确确做到了“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你想要变成一只什么虫?”激起学生兴趣,自由地表达自我的看法。“有趣的表达”从画面、语言、哲理等方面剖析语言,需要学生们在名著文字的基础上加以品读。最后“以人性关照虫性”突破了文字,品悟了法布尔有趣的灵魂。中间又串联几个考点链接,文学性和应试性兼备。问题由浅入深,层次感十足。
以上是我综合自己的教学得出的教学反思。希望自己今后的名著导读也能向前辈们看齐,一个“趣”字始终,既有情趣,又有理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时时新
初2020级语文组:彭霞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们又齐聚在双福育才演播大厅,开启新一轮的阅读之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时,“要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王韵老师的这节名著导读课真正抓住了学生对艺术的情趣培养和感悟能力、鉴赏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法布尔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一丝不苟观察研究的精神和尊重并热爱自然与生命的态度。从而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不仅如此,我觉得它最大的妙处是这堂课带来的“以点带面”的齿轮效应:在这种愉悦的审美体验,高端的审美品位的带动下,很多学生对原著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动物、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这些冷冰冰的理性文字有了温度,学生也真正走进了这位将自己的一生都用来研究虫子的昆虫学家。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我想作者能以美术家的眼睛看昆虫,用文学般的语言写昆虫。不是仅仅是语言功底问题,更多的是源于作者对昆虫的喜爱。而王韵老师带领孩子们真正走进这文字,感受到这位昆虫大师把虫子不当虫子,而是看作有”虫性“的生命个体。当教师和学生们都把昆虫当成有生命的个体时,一个个美好的课堂故事就诞生了。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肖勤梅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关于《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讲座,只见肖老师一袭裙衣走上主席台,从容的姿态让人如沐春风,而她那不温不火,温润如玉的声音更像一缕柔美的阳光拂进我的心里,再加以肖老师精美扎实的课件,让原本枯燥的名著阅读也变得丰富有趣。名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难点,究其原因: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少,而且阅读能力不强,相关的知识积累不够。本次阅读指导,进一步印证了语文学习空间的广阔,再一次提醒每一位语文老师——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之魂。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的做好阅读指导,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好,切忌走过程,否则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名著阅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明确要求,合理安排,让学生在初中三年真正地读好几部名著,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本次教研活动扎实有效,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了我许多启发。语文课堂是人文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成长的课堂,在语文的漫漫长路中,只有仰望长空,脚踏实地,才能不断地成长,汲取到暖日的阳光。
寻梦漫溯青草处,满载星辉放声歌
初2020级语文组:曹春霞
春华秋实的芳华中,桃李于一路上灼灼其华。岁月沉淀的记忆中,故事在时光里熠熠生辉。分享一路风景,分享时光故事,分享教育智慧,于是,又一次教研活动如约而至,在这人间四月芳菲天。
名著导读课怎么上?是每个语文老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要么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落入窠臼,即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回顾,艺术特点分析,千篇一律,面目可憎;要么望天收,即我给时间你看书,看到何种程度得看个人自己的造化;要么种了它田,荒了己地,剑走偏锋,脱离文本开展演讲辩论等,虽然热热闹闹,却是虚空的精致,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实际上是教而无所得。
而王韵老师的这节名著导读课可谓精彩纷呈,美妙绝伦。“假如可以变成一只昆虫,你想要变成一只什么虫,为什么?”这是上课伊始王韵老师抛出的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样是提问,她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主动抛出话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有话可说。王老师带着学生们对《昆虫记》从语言、画面、哲思等方面体会它的“趣”,一步步地将“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学生有了兴趣,读《昆虫记》就会乐此不疲,就会读有所得。
肖勤梅老师《朝花夕拾》精读过程方法例谈的讲座,最初,她吸引我的是她那不温不火,温润如玉的声音,温婉甜畅,圆润亲切。随着讲座的深入,她对文本的解读和生活的体悟深深地吸引了我。肖老师这次精读方法的指导,使我开阔了眼界、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都是逐梦人:寻梦,撑一只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载一船星辉漫溯,拾一朵朝花温故
——2019年4月17日双福语文教研组研讨课
初2020级语文组:李文智
远眺山峦层叠,葱郁日浓;近嗅松柏青芬,景致渐深;求知问道正当时。朝阳里挽一缕清辉,晨风里拂一丝困意,流云里寻一份惬意,课堂里攫一点机敏。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双福育才中学演播大厅里,来自九龙坡各学校的语文教师集聚一堂,共同观摩育才中学王韵老师带来《昆虫记》名著导读总结与提升课,以及肖勤梅分享的《朝花夕拾》精读过程与方法例谈。
名著的阅读,向来是教育教学的难点,经典成书之复杂,思想之繁复,情节之繁琐,人物之庞杂,部头之鸿巨,无不令教师难以着手,加之常读常新的特点,面对名著阅读大有“青山座座皆巍峨”、雪满太行、冰塞黄河之感。学生对此更是不知枉费多少推移之力,捧九牛二虎之决心,啃完如此鸿篇巨制,仍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老师和肖老师带来的内容都从一个“初心”出发,别出手眼,别开生面。
王韵老师的课堂,从回顾初心开始,带领孩子们回忆初读,一张张自己曾经亲手制作的精美思维导图展示在孩子们面前,能够迅速的抓住孩子们的思绪,使得孩子们的思绪迅速的回到了文本之中。百尺竿头,王老师追问学生“假如可以变成一只昆虫,你想要变成一只什么虫?为什么?”,使得上一环节中学生还比较分散的思维,能够聚焦于一点,并勾勒出自己所选昆虫的种种。更上层楼,王老师适时引出考点连接,又以文中选段和学生描述拷问学生文字的描写对象,由此行成了文本和学生生成的相互观照。在这样的基础上,王老师可以顺利成章的带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了。接下来的环节紧扣一个“趣”字,在字里行间品出科普文的画面之妙趣,语言之情趣,哲思之理趣,辅之以名家点评,作者生平论述,一个鲜活的有趣的灵魂跃然纸上,一个平等看待并充满爱意的看待昆虫的法布尔呈现出来。
肖老师的课堂也从一个“初心”出发,从作者的初心出发,触发学生的初心。读前指导,从作者儿时的初心出发,以作者在集子里所讲到的迅哥儿时的喜怒哀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可以消弭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原来也是一个幽默有趣的人;读中指导,辅之以背景资料、图片资料、词语资料以及如何做笔记指导,层层铺设,旨趣渐明;读后指导,研讨、探究、拓展,植根于文本,却不止于文本。在初三高强度的复习阶段还能够,聚全组之力,细致入微、条分缕析、毫厘必陈的呈现出来,可谓用心良苦,其成效硕果丰盈,可想而知。
读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感受;读典,不仅使我们积累了文化知识,也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困惑;读典,不仅延长了生命的宽度,也延伸了生命的深度。
青草含露半未匀,出门俱是看花人
初2020级语文组:孟雯
都说诗酒趁年华,在桃花艳艳灼灼的春日里,静赏落花,闲看白云,想来都是极有情志的生活。虽因工作囿于校园,却未歆羡外面赏花听风的人们,因为今天双福育才初2020级全体语文老师和九龙坡各位同仁都面含春光,随王韵和肖勤梅老师信步赏了一片灿烂而精彩的经典阅读之景。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是对经典阅读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了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应对考试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逐渐成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力的成长受到了各方面的忽视。另外,当前经典阅读的层次较浅,并且阅读过程中缺乏对思想与内容的深度理解,阅读面也相对较窄,难以真正地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如何更好地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成为一个深思的课题。今天王韵和肖勤梅老师给了我们极有价值的示范。
第一,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在进行语文经典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并且关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王韵老师在《昆虫记》的教授中将“有趣”作为教学设计的主构架,并选取《昆虫记》中“有趣”的段落让学生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产生阅读兴趣,并深入的对文学作品中昆虫习性等进行了解,加深阅读印象,提高阅读效果。而肖勤梅老师则通过小老鼠的图片和视频激起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消除学生与经典之间的隔膜。
第二,营造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在进行经典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开拓,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例如,王韵老师让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昆虫记》后做了本书的思维导图,并拍照留念。让学生带有任务性地去阅读第二遍,这样在对比之下,将学生带入文章的内容当中,更 好地让学生产生共鸣。肖勤梅老师通过课前三分钟趣味抢答,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带入具体的情感,实现阅读的升华。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教学阶段更大,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变得相对紧张,并且难以抽出空闲时间去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阅读上,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快速阅读。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对于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王韵老师和肖勤梅老师的课堂和课件展示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用心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指导和检阅学生的阅读成果的。这样的躬行勤恳的教学态度让我们每一个新进老师折服。
感谢每一节像今天一样精彩的课堂,这是思想和智慧的相遇。
更青处别有洞天 顾儿时引人入胜
——记九龙坡区九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研讨活动
初2020级语文组:曹凤娇
余雾在山间游戏,躲藏将出的朝阳;野草在路边挥手,感知晨风的问候;幽花在树间灿烂,笑脸迎接远来的客人。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九龙坡区各学校语文人共聚双福育才中学,观摩王韵老师带来的《昆虫记》读后总结和提升课和肖勤梅老师分享《朝花夕拾》精读过程和方法例谈。
王韵老师执教的名著阅读课,为名著阅读课带来了新的方向。开课之初,王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一张张手抄报是学生阅读的成果,更是学生心灵的一次旅行。名著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王老师从有趣的表达到有趣的灵魂讲析《昆虫记》中的常考知识点,将《昆虫记》阅读落地、生花,既能实现了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又能在中考题中得心应手。王老师这堂《昆虫记》阅读课,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堂开始的“你想成为哪种昆虫”开始,到学生小组讨论材料中的趣味,再到动手勾画佳句说出感受,到最后的考点练习生成智慧,整堂课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课程的结构环环相扣,逐步升华,从文字出发,触碰心灵深处,回归法布尔的人格魅力,王老师的课让人沉浸其中,深受感染!课程虽已结束,但余音却久久萦绕耳际。
肖勤梅老师分享的《朝花夕拾》研讨课,可谓精心、精细、精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都是有难度的。难度,来源于年代久远的隔阂感,来源于文章篇章结构的繁杂,来源于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用意的深邃;鲁迅的文章特点,一直都是学生与老师的畏难。肖老师的分享,集整个初三语文备课组之力,集思广益,颇有新意,跨越文本式的阅读,新颖、独特,特别是肖老师的多样、有趣的举例式教学方法直观透彻,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更推动学生的知识建构体系,成为有阅读能力的人。
名著阅读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今日两位老师带给我们颇具语文味的课和研讨之余,也是我们受益良多。《昆虫记》《朝花夕拾》教学极具难度,两位老师都能以小见大,从细节出发,包揽全局,加之极具表现力的思想和情感,看虫是虫,看虫不是虫,看虫还是虫,或循序渐进,或方法引导,在享受课堂的同时令人记忆深刻。既见诸君之神采,无不心慕其才识,神往其情思,得见高山,更当自勉。
又是一船星辉
——记九龙坡区九年级语文名著阅读研讨活动
初2020级语文组:潘钰
笔尖凝下的文字,曼妙。是以,是课之动人动情矣。
《昆虫记》其实是一本饶有趣味的科普书籍,可往是开头乏力,不愿往下读。
而王韵老师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昆虫记》读后总结与提升”一课,确实将书中的有趣如花蕾遭春天一层又一层娇盛开来,赤裸裸勾住我们的欲望。既是海洋,便不可一跃而行。王韵老师以一个简单的问题,轻叩孩子们的思维。“假如可以变成一只昆虫,你想要成为谁?为什么?”
孩子们的思维霎时发散,有向往着忠贞不渝的小条纹蝶,有想学明明有实力却装死御敌的智慧大头黑布甲,等等。老师接着引导,同学们对昆虫们已经认识很深了,那来根据文段识昆虫应该不难。自然之中,已和中考接轨,选取原文,识别昆虫并总结出它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妙的是,在此还运用了同学们对昆虫的描述,总结起来让大家猜,孩子们兴致盎然。
昆虫趣味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法布尔的语言表达是如何有趣的呢?这又是语言赏析和思维的碰撞了。根据孩子们所表达的昆虫拟人化、语言中极强的画面感,角度的独特亲切等,教师总结出“画面有妙趣,语言有情趣”。
课堂的升华在层层铺垫。“蝉在地下要待四年”,老师用不同侧重词读了两遍,又展示出自己由此对生命联想的文段,大大启发了学生。在“意大利蟋蟀”的求爱片段中,“一块注入了生命的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引起学生无限遐想,生命就是感受痛楚,一个人要有生命追求,要对人生充满希望,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那么,《昆虫记》中总是“以人性观照虫性”,让学生们在书中找到例子,说说你是怎么去看它在何处体现的“以人性观照虫性”。学生们又是感悟颇多,一生从始至终发光的萤火虫,包容宽厚的燧蜂,等。
老师两三句,法布尔记录的这些极具个性又温暖的昆虫们很是普通,他自己也不过平凡。法布尔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了一生执着于一件事的伟大,热爱的伟大。专注方能成就,《昆虫记》是一生的热血,是他的半个灵魂,值得读亦值得品。
肖老师带来的《朝花夕拾》研读讲座,内容丰富而扎实,重在对学生们读法的激趣与引导。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故事、风俗民俗、文章片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深阅读印象。读书过程中,六种常用批注方式,也要让学生多思考多运用,扩展思维,教师批阅指导。读后,要有知识归类总结,可以形成小专题进行小组活动,生成小论文或是报告文学。
中考知识繁杂,要想让学生在众科目中,牢记语文知识点,有趣有乐,加深印象,会让他们更轻松更喜爱。如何教,如何学,还要在群贤领至,挥斥千古与茫尘中,摘捡一二,浓春酒,醉前程。
我见昆虫多有趣,料昆虫见我应如是
——观王韵老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昆虫记>读后总结与提升》有感
初2020级语文组:莫芸
“假如可以变成一只昆虫,你想变成什么?”不由得让人想起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中人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变成“甲壳虫”的主人公。但在另一个作家的作品里,你会不由得想成为他笔下的昆虫,这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韵老师的《昆虫记》读后总结与提升课,她带领孩子们在法布尔笔下趣味十足的昆虫世界漫游,用一个字来总结我的感受——趣。
王韵老师引领孩子们走进《昆虫记》有趣的表达(包括画面有妙趣、语言有情趣、哲思有理趣)和有趣的灵魂,由对昆虫的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品读,再到对作品背后作者的观照,从“虫性”上升到“人性”,更从“人性关照虫性”,将一本书读活了,读趣了,读通透了。正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回首向来青郁处。
法布尔的语言充满情趣和谐趣,而王韵老师的语言更是妙趣横生。在同学们发言之后,王老师总能抓住“要害”,用诙谐且富有生趣的语言总结孩子们的发言。如品味《田间地头的蟋蟀》的表达时,学生认为法布尔将人类的情感投射到昆虫身上,猜测法布尔现实生活中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王老师点评时说:“这也许就是你以后的样子。”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们交流,使得课堂氛围趣味横生。
昆虫有乐趣,孩子们童心不泯;课堂有生趣,孩子们兴趣盎然。当一个有趣的灵魂遇到一群有趣的昆虫,便有了《昆虫记》;当一群纯真的孩子遇到一个有趣的老师,便有了青青世界。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初2019级语文组:刘科围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双福的早晨,因这一次教研而更加充满诗意了。初三最后的日子,无疑是紧张忙碌的,每天不断提醒自己落实落地,反反复复,以至于连自己都忘了诗意的灵魂。而今天,我乘着老师们的这艘小舟,驶向了更深处的语文世界。
王韵老师的课从生活出发,由虫到人,由情节到语言到灵魂,层层深入,既有方法又有思想,特别是最后关于生命的解读,领着我走向了更深的思考。诗意的灵魂,稳妥地栖息,没想到看似枯燥的《昆虫记》也能这样上。肖勤梅老师的讲座更是从考纲出发,稳扎稳打,步步落地,尤其是对《朝花夕拾》读前读中读后的系统指导,让挣扎于名著复习的我如饮清泉。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常常仰望璀璨的星空,渴望每一个点滴都带着孩子徜徉,可我们又同时陷入落地的困境。我常想,在星空和大地之间有着一座怎样的桥梁,能载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到远方,也许几天,我有了些许答案,感恩遇见,遇见生命中这些优秀的他们,遇见语文路上的一片璀璨。
从“趣”字入手,向名著更深处行进
初2019级语文组:贺郁佳
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思维的碰撞,都带给了我思维的碰撞与知识的提升。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趣”字。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要充分激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奋勇向前。
在王韵老师的《昆虫记》中,我感受到了“趣”。她让学生们做思维导图,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有了自己亲手创作的成果,汇成了自己的“昆虫集”。精美的图画,工整的文字,可以说学生是用心在做,正是因为感受着“趣”,学生们的作品才有“趣”,用心的作品,“有趣”的成果。除了思维导图,王韵老师还带大家感受文中法布尔的“趣”。她找出文字叙述有趣的地方,让孩子们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说感受。让孩子们与作者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鸣,那么《昆虫记》的阅读在孩子们心里就是有趣的阅读而非应付,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肖勤梅老师对《朝花夕拾》的导读也充满了“趣”。比如,她会把生活中发现的小老鼠与网络上可爱的小老鼠的视频放给孩子们看,从而引出鲁迅笔下的“隐鼠”;她把电视剧中的“无常”形象作为引子,让学生们猜测鲁迅笔下的“无常”的形象,让作品中的形象活过来;她给孩子们放“郭巨埋儿”的视频,让孩子们从更深层面去感受与理解“孝”,进而激发他们阅读文章的兴趣。这样,即使深奥如《朝花夕拾》,经肖老师的点播,孩子们也能读出趣味来,不至于枯燥乏味。
即使面临中考,“趣”也不能丢掉。在初三的最后阶段,趣味课堂更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快乐而高效。这充满“趣”的课堂与讲座无疑给了我繁重的中考复习课以一缕清凉,引我向名著更深处行进。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更好的自己进发
——致两年后的自己
初2021级语文组:赵丹丹
初入工作岗位已然有半年,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两个角色有时确实让自己有些疲惫,班级工作需要井然有序,语文教学需要深挖探索,“新官”上任的我一直在这座天平上徘徊。趁着自己还年轻,我可以做到,这是我对自己的铮铮誓言。
名校对于教师要求是专业优秀,这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在这里可以得到最苦的磨练和最快的提升,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向着更加卓越的方向发展,各类语文大型研讨活动在这里开展,育才中学的名师也在这里尽情展现课堂的灵思妙构。正如“名著导读,教师如何有效导学”是我们一直孜孜不倦加以攻克的难关。
在引导学生重新细读名著时,教师要做到有效导学应注意以下要点:一.尊重差异、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名著阅读中来,有所思所感所说,二.积极倡导师生的对话与交流,在真诚的沟通中吸纳与创新是今日王韵老师的开课重点。语言寻妙趣,昆虫找个性,细节品哲思,科普类的名著《昆虫记》一样可以妙趣横生。
学生需要踏踏实实读名著,教师需要认认真真导经典,是肖老师精细的用五周的教学设计为我们呈现的良好示范。对于鲁迅,大多学生非常熟悉其名,但不一定喜欢,对于鲁迅的作品,多数学生似懂非懂。所以,肖老师的第一个教学步骤就是加入解读鲁迅的人生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其文学名著的兴趣、欲望和良好习惯。
《朝花夕拾》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条理清晰地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十篇散文分各种类型进行整理,面面俱到:一.选取精彩片段,《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父亲的病》中庸医阿莲河给父亲看病的经历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二.列举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丑恶的作品使学生对鲁迅的童年、少年到青年时代的生命轨迹有清晰的认识。分三步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与崇高的民族魂。
对于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相比之下我上得非常粗糙。首先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来检阅是否读书,然后进行读书交流,再根据课本中的提示,对精读篇目进行精读分析,点拨回答课后问题,我的导读课便无更多更深入的内容。
即将走进八年级的语文教学,《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是我需要思考的篇目,也期待各位名师的精彩分享与指引。期待两年后和孩子们一起走向中考“战场”的自己能够多一份从容和睿智。
聆听名师课堂,学习导读智慧
初2021级语文组:苟武兴
作为一名育才中学的新兵,非常幸运地观摩学习了“育才双福校区第8周大教研活动”。我从中获益匪浅,收获良多,下面是我本次观摩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一堂课是由王韵老师执教中考名著导读课《昆虫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是一堂关于名著阅读的读后总结与提升课。一开篇,王老师便抛给学生们一个问题:假如可以变成一只昆虫,你想要成为一只什么虫,为什么?学生有回答蟋蟀的,有回答螳螂的,也有回答蝉的。更有学生为昆虫进行的精要的总结:不闻他物,独寻你处;为你,我寻千里;为爱而生,为爱而狂,为爱而死……这些昆虫到底有趣在哪里呢?王老师听过提供链接材料,引导同学们从昆虫的饮食、婚恋、御敌、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法布尔有趣的表达。通过《圣甲虫》片段,体会“画面有妙趣”;通过《田间地头的蟋蟀》选取片段,体会“语言有情趣”;通过《豌豆象》的选文片段体会“哲思有理趣”。进而归纳总结:《昆虫记》是学术报告写出来语言艺术的境界,进而去发现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的那个有趣的人——法布尔。以及他那颗有趣的灵魂。法布尔对生命的意义有其独到的解读:一块注入了生命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他对昆虫的研究也不是采用传统的解剖法,而是进行长时间的实地观察。这份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坚韧和执着,是我么应该学习的科学精神。从而让这堂课达到了从分析虫到分析人的转变。
接着肖勤梅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中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的导读过程与方法”的专题讲座。肖老师的准备精心、精细、精要。对学生在读前、读中、和读后,分别采取了恰当的导读方法。包括读前激趣,读中话题交流,批注式阅读(评价式批注、联想式批注、感想式批注等),以及读后的总结提升,分析鲁迅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同时在学生阅读的各个环节,还非常适宜的补充了相应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这些助读资料都能非常好的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
这次学习,让我对名著阅读指导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面对名著导读不应有畏难情绪,而应迎难而上,一步步攻坚克难,最终定会取得师生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