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领导给我打电话,问我交代的写2018年工作报告的事情。公司每年都会在一月份开年度的工作会议,总结上年,谋划当年。虽然很多内容都很高大上(jia da kong),但这也算是每年必走的一个仪式。到自己身上,反而没有认真总结和计划的习惯,已经习惯了“几乎90%的新年计划都会成为泡影”这个说法,锚定在了这样一种宿命中。反正计划了,也没有变化快。
2017年12月31日,还是拼命的携家带口的赶到了上海,奔波千里,参加了一年一度的罗振宇先生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说实话,在现场自己非常的困,但是还是打起十足的精神和另一半一起参加完了活动。有激动,有感慨,很多种滋味不断涌来。然后就又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自己的2017年,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拿出来总结的,哪些事情是在2018年要继续去做的,哪些又是需要在2018年要去避免的。
2017年春节刚过,一场眼疾让刚刚调整了工作岗位,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环境的自己,好好的放了三个月的“大假”。让自己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到?”。是在不断的努力去争取更高的职业高度,还是要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让自己的深度更深,还是要在养育孩子和陪伴家庭上付出更多,成为一个更有温度的人,又或者是拓展自己的兴趣,交往更宽的圈子,让路越走越宽,在自己的宽度上更进一步?
人生四度: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你会选哪个?
我知道这个其实是个配置问题,一个维度的高配可能会带来另外三个维度的低配,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去做高配,其它的只能去平衡。如果你想每一个维度都很均衡,那么注定你会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人,你也不可能过得很幸福,因为你的每个维度都只是那么一丢丢。
三个月的病休,让自己选择了成为一个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人,在深度上有更进一步。
病休回来后,7月加入了007写作群,这个也是锻炼自己思考深度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虽然当时觉得好像收费好像没有必要到那么高,但是真正开始写作之后,才发现带来的价值是用钱无法衡量的。聚拢在这里的人,不只是单纯因为写作这一件事聚到一起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之后,产生的化学反应是巨大的。我觉得是超出了创始人覃杰自己本人的预料吧。半年的时间,写下的8万多字,质量上虽然不是那么的高,阅读量也寥寥,但那就是自己的成果啊。
写作,我会把它作为自己的刚需认真做下去。
也是在7月,尝试用自己的一部分钱开始在云币网买入区块链资产,参与了人生第一个ICO(EOS),并且尝到了甜头,开盘一天的时间暴涨6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增长,已然超出了原有的认知。然后是在不同的币之间倒腾,有时候追涨杀跌,有时候又小赚一笔,心情就想过山车一样,不停的起伏。开始借钱参与几个当时比较热门的ICO项目,梦想着一夜暴富,每天都在算如果这个币涨到多少,自己就会有多少钱。如此,到了9月4日,熟悉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ICO出去的币全部退回,然后就是想怎么将这些币换成法币还钱。
折腾到了10月,通过场外的交易,还完了所有的欠款,然后自己也就不剩下多少子弹了。而这时候,也是牛市开始的时候。
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边界,只有提高认知,才可能在拓展边界,在边界内该干嘛干嘛。
听完罗胖开出的六个脑洞,我给自己定下的2018年的计划是继续参加跨年活动,还是要拖家带口地去。有一个团队帮助你去把一年发生的重要的事情梳理出来,然后把这些事件背后的思考整理出来,还把未来一年可能的计划描绘出来。姑且不去评论质量(当然我自己是非常认可的,因为我相信),单单这样的一个知识盛宴,就值得花时间和钱去参与。
自律是自由的基础。
这句话听过无数遍,但只有做过才可能知道它的价值。
从6月起,开始了自己相对比较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三个月的时间,体重减少了10斤,周围的同事、朋友,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知道,这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律才可能做到。人们说,要想减肥,最好的办法就是:
管住嘴,迈开腿。
但是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放在你的面前,你会不会克制不了自己,温暖的床铺会不会把你拉回到枕头上。这些都需要你能有一定的自制力,这是生活教会我的。
虽然盘点的事情还很多,但是我觉得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你知道了你以后应该怎么走,应该和哪些事情说“NO”,因为那些事情不会对你往那个方向走带来更多的价值。
2018年,继续做这几件事:
写作。
区块链学习,不做投机,真正的去搞懂它的价值,建立自己的线下小圈子(已经有三个小伙伴加入),有了压力就要有更多的责任去做好。
读书,完成自己的内训课程开发,除了写作以外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输出:演讲。
总结的很仓促,所以给自己取了“不知所谓”的2017。但人不是就是在那么多的混乱中,不断摸索出自己的路的吗,如果已经有了一条现成的路可以走,那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设计出自己的人生算法,并运算起来,不停的优化,然后更新运行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