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的填补
曾经头头是道地讲解沈从文的《边城》,不惜气力地挖掘翠翠内心的微妙,没有留意翠翠父母的爱情是那样的凄美,悲壮,令人震撼;曾经自以为是地认为沈从文先生是一位超脱素雅的文人,不知《边城》中的两兄弟其实就是他两兄弟的缩影,原来沈先生的命运也如此的凄苦;从未把鲁迅先生与沈从文先生做过任何比对,原来鲁迅先生医治国民用的是西医,下的是猛药,用匕首和投枪直击病灶,是愤怒的呐喊,而沈从文先生医治国民用的中医,靠的是美的熏陶,甜的诱惑,是循循的规劝。
谢谢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华师大硕士导师黄玉峰老师。
二教法的启迪
谢谢孙绍振教授,小说中那么多的“无巧不成书”是为了“把人物打出常轨,造成情志的错位”,目的就是铸造艺术的无穷魅力。终悟,以前对小说的解读何等的肤浅。
感谢王岱老师的《雷雨》,最终没有给周朴园一个明确的定论,周朴园文学形象的美就美在他爱过又抛弃,怀念又害怕,良知未泯又顾虑重重,——原来这就是艺术。课堂上那个可爱的小女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几度令我潸然泪下。
感谢赵谦翔老师的发言敢死队,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有如此的高招;他“赞陶潜诗”的训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能够准确地赞美陶潜的诗歌,不就很好地把握诗歌,了解诗人了吗?
感谢唐江澎校长的公开课,别开生面,独辟蹊径。事先准备好话题,让学生当场抽题,准备三分钟,上台发言,然后给以恰如其分的点评。成功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感谢程翔老师的《爱莲说》,循循善诱,由浅入深,语言简洁,课堂干净。“读”“译”“问”三字作为课堂的主线,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其最有意义的问题是:周敦颐为何不直接抒情。哦,这就是文学的手法,文学的手法彰显艺术的魅力。
三精神的洗礼
陶继新老师说:诵读经典,能够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改变我们的思维走向,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陶老师,温厚的长者情怀,谦逊的平民风格,洒脱的文人气质,深深地感染了我,所以我们要诵读经典,读佛家,读道家,读儒家,以不辜负陶老师对后辈的殷殷期望。
段素玲校长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蔚为壮观。他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我们要学生学习进而考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顿悟,我们缺乏长远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说教,培养学生“做圣贤,成大器”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归宿。做一个有担当的班主任,做一个有担当的校长,做一个有担当的教育局长吧。因为:自己的孩子是肉体生命的延续,而学生是我们精神生命的延续。哦,精神的延续,薪火相传,代代生辉,何其伟岸。
给全体参会人员带来巨大精神享受的高平老师,女,泰安人,大姐名叫婷婷,二姐名叫兰兰,三姐名叫焕焕。停下来,别来女孩了;拦一拦,别来女孩了;换一换,别来女孩了;结果第四个女孩---高平来了。愧疚的母亲对失落的父亲说,送人吧,贫穷的父亲用自己的粗布小褂包裹着出生三天的高平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却没进人家的门,又莫名其妙地把闺女抱了回来。
挨着饿上完了小学,因为仅有的一点饭食属于弟弟;受着苦跑完了初中,因为没有自行车;高中需要每天往返,因为不回家就没有饭吃。不知从哪儿淘来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是上坡,60里的山路;回家是下坡,依然60里的山路。首次自行车之秀就滚进了深深的山谷,满脸的血,洗一洗,裂口子的下巴,洗一洗,不敢给父母说,怕终止自己的学业;一次,没有挤上唯一的那班回家的公共汽车,步行,还是60里的山路,天很快黑了,怕呀,于是就拼命地跑,边跑边喊叫……
小学时期的高平老师在心里就种下了一粒文学的种子,工作后,每天记录和学生们在一块的点点滴滴,每天记录自己的课堂实录,梳理自己的课堂反思。挤海绵,用海绵里的水读了大量的书籍,一步一步,成为语文学科带头人,成为市级优秀班主任,成为山大附中的语文教研组长,成为山大的“三八”红旗手,成为现在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高平老师的报告,大气磅礴,润物无声,他的那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洗礼,我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