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笔记
秦少游当年是不是获得了赞誉“词坛最美的收获”?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句获得苏轼师傅的好评,称秦观有屈宋之才华。
今天读《踏莎行》仍令人心有所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一种情操上的洁净美。桃源望断无寻处,理想看的见,却无寻处,如雾失楼台,如月迷津渡。虽有居处,却是孤馆。杜鹃声声虽是美丽的乐音,却在暮色的斜阳里,已无知音。
尽管现况如此,仍是寄梅花,传尺素。
最后一句实在是点睛之笔,郴江幸自饶郴山。山水相伴才是美景。这种宋渐渐得到共识的审美标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中国人的主流审美标准。但有水处往往没山,有山处往往无水。江与山本是相伴的,但词家用了“幸”这个字。是知音方知我心。
其实从古到今,中下层知识分子常常遭受两种待遇,一是被绞杀,二是被冷遇。其实后者更可怕。鲁迅先生当年兴致勃勃地接受中山大学的邀请,带着许广平来到广州,结果遭遇了被冷遇。他是委屈不能憋在心里的斗士,就写了《大钟楼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广州。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也有一个精彩描述,他说,即使是一只昆虫,也希望被放到显微镜下加以观察,以表明它是有用的。因此,这一招儿的狠,是从人性上下药,让一个人无法回避痛苦。
上述论说,是想说秦观先生了不起。这阙《踏莎行》,我从不认为是纤丽的,反之我认为是沉郁的。
或许有过经历的知识分子都能感知秦观那种沉郁。即使如此,他没有想改变,他没有想是不是要重新经营一下人脉。而是仍然“寄梅花、传尺素”。更咏出“郴江幸自饶郴山”一句。如今我们知道了,秦观遭遇这种待遇,都因他是苏门四学士。是苏门四学士倒没关系,但却不能认清形势,在该站队的时候,他仍然不换队列。
秦观不是憨憨的郭靖,不是因为苏小妹加入了苏门,而是他的选择,他愿意与苏轼师傅这样的人为伍。
温莎公爵为了爱人可以让出王位,秦观先生也可以为了永远地与苏轼先生“同道”,而宁可被冷落。这种士大夫高洁的品质,清可比梅花,洁可比尺素。
这或者是《踏莎行》被吟咏千载的原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