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在社交、职场、家庭中说话办事清晰、严谨,处处掌握主动权吗?你想在读书、演讲或写作时迅速抓住重点,从同伴中脱颖而出吗?你想识别他人的心机套路,成功解套并抢占互动制高点吗?
其实万事都有逻辑!这本《逻辑思维入门》就用有趣、有料和轻松易懂的方式,来帮你快速地建立起强大的逻辑网,帮助你在遇到各种生活挑战时,识破伪装、清醒果敢、进退自如,时刻让自己过得自如。
作者是奈杰尔·沃伯顿(Nigel Warburton),一名英国公开大学的哲学高级讲师,著有《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等多部畅销书,对逻辑学有多年研究与深刻见解。
学习逻辑思维看似艰涩深奥,实则无比简单。从这本书中,你将轻松地掌握逻辑思维的核心原理和基本常识,快速识别各种逻辑谬误,以及学会用清晰理性的论证方式去分析和处理问题。
接下来我会以滑坡论证,反论证,类比论证三个论证方法来分享如何清晰理性的用论证方式分析问题。
一.滑坡论证
滑坡论证被用来劝阻他人的行为,其依据是即便是很小的初始行为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当你在滑坡上往下走一步,你就有可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往下滑,直到到达底部。在这个过程中,越往下滑就越难停下来,导致你想停也停不下来。这种滑坡效应常被用来说服他人放弃不可取的行为,而采取相对安全的行为。
使用滑坡论证进行劝说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为了使其更有力。我们需要大量可靠的资料,仅仅口说有滑坡效应是不够的,通常情况下,滑坡论证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往下走多远。
还有一些非常极端的滑坡论证听起来很可笑,比如,如果吃得太多,结局就是越吃越多最终发胖;如果微一个摄怕是善意的小谎,结局就是背叛国家和人民;如果允许医生做小手术时不给病人打麻药、结局就是使无麻醉人体活体解制合法化,等等。
不同的“滑坡”有不同的“坡度”,很多时候,人们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避免滑到底部,即使“滑坡”难以克服。滑坡论证也能够帮助人们在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之前及时刹车。
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滑坡效应都依赖于人们的经历。还有一些滑坡效应依赖于这样一个逻辑观点:如果某一特定方向上的细微行动是合理的,那么任何数量的相同行动也必须是合理的。
二.反例论证
反例是指能驳倒结论的特殊例证。人们可以通过反例论证来证明结论为假,这对某些不严谨的结论尤其有效。
例如,如果有人说“所有医生的字迹都很潦草”,那么只举出一位写字工整的医生就可以反驳这一结论。这种不严通论的反例很常见,如果有人宣称“世界上从未出现过伟大的女学家”,那么只要提到玛丽·居里就足以反驳这一结论,根本不用列出其他公认的伟大的女科学家。
当某人的结论被一个强有力的反例驳斥后,他能做的就只有修改或者放弃该结论。有一种修改结论的简单方法--简简单单地附上特别说明,但这种处理方法很难让人满意。
例如,黑叶植物的存在是“所有植物都有绿色或红色叶子”这一概括的例外,它为这个概括提供了一个反例。在“证明”的意义上,这个例外将“证明”所有植物要么有绿叶要么有红叶的规则是一个错误的二分法。
它将对规则进行测试,并表明它是需要的。然而,“证明规则的例外”这一短语的使用者,根据一种格言式的真理原则,可能会断言黑叶植物的案例只是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概括--它是“证明规则的例外”。
但是,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一个例外只能削弱这样的规则,而不能加强它。这些反例表明,有必要用特别条款来使规则严格适用。
三.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似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形式依赖于对两个或两类事物特点的归纳,但是某些方面的相似不代表其他方面也是 相似,因此它这种论证形式最多只能得出一个可能的结论,很少能提供确切的结论。
但是,正如许多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类似人眼和相机这样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相对薄弱,尽管这些事物在很多方面很相似。仅用这种类比论证不足以得出这个绪论类比还经常被用作一种修辞的形式。
蘑菇和伞菌看起来非常相似,且属于理近亲,但前者可食用,后者却有毒。因此,人们似乎可以因为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而得出一些结论,但是把这些结论看作真理是不明智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类比论证,而是说我们要谨慎使用,并尽可能地寻求真实案例来支持结论。
《逻辑思维入门》这本书会让你看透逻辑表达真相,轻松识破伪逻辑,作者希望帮助读者在遇到各种生活挑战时,识破伪装、进退自如,时刻让自己过得自在。